首页  |  期刊中心介绍  |  机构设置  |  期刊介绍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期刊中心简介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期刊中心依托本领域全国实力最强的教学科研机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办学优势,依托教育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的研究实力,面向国内外发行了《图书情报知识》、《出版科学》、《信息资源管理学报》三种学术期刊,旨在追踪学术发展前沿,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浏览更多
  友情链接
 
 

“浮现中的数字学术:社交媒体与学术成果传播”专题研讨会





        数字空间已经日益成为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传播的重要场所。社交媒体环境下学术研究活动有何新模式,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有何新路径,学者和学术成果的影响力是否得到提升?六位嘉宾,学界和业界,本地现场和网络连线,将与您共同分享他们的成果和心得。

 
时间:2018年11月1日
地点: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313会议室
分享人:王贤文、吴丹、余厚强、徐申萌、方志超、白洁
主 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图书情报知识》编辑部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编辑部
协 办:林墨
           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媒体合作:壹学者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业界支持:Altmetric
 
 
分享主题与时间安排
时 间
分享人
主 题
9:00-9:40
吴 丹
(美国连线)
社交网络上的学术信息组织与检索
9:40-10:20
徐申萌
(美国连线)
学术传播活动中的数字足迹
10:20-10:50
连线交流与讨论
10:50-11:00
茶 歇
11:00-11:40
余厚强
社交媒体环境下学术成果影响力的提升机理与途径
11:40-12:00
讨 论
12:00-14:00
午餐休息
14:00-14:40
王贤文
社交媒体分享学术论文的影响力计量分析
14:40-15:20
方志超
微观时间尺度下Altmetrics数据积累模式的即时性与持续性研究
15:20-16:00
白 洁
开放科学背景下的新型学术生态和传播
16:00-17:00
交流与讨论
 
分享内容与分享人简介


1、王贤文
题目:社交媒体分享学术论文的影响力计量分析
摘 要: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公众和期刊在社交媒体上讨论和传播学术内容。学术论文的社交媒体传播,会提升论文的影响力吗?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是否存在明显的区别?分享人通过这一主题开展的系列研究将回答这些问题。
王贤文,2017年度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破格)、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学、科学计量学与科技管理。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发表SSCI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ESI热点论文等,以及被Nature、法兰克福汇报、《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等全球数十家媒体报道。(http://faculty.dlut.edu.cn/xwang)


2、
吴丹
题目:社交网络上的学术信息组织与检索
摘 要:社交网络是学术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对社交网络上的学术信息进行有效组织与准确检索能够进一步提升学术成果的传播速度与范围。本报告比较了图书分享网站、学术论文分享网站、学术博客上的社会化标签与受控词汇,探讨了学术社交网络中的社会化标签的规范性,并通过利用学术社交网络中的双语社会化标签构建学术翻译资源,以及应用到跨语言学术信息检索中,扩大学术成果的多语种传播。同时,本报告探讨用户在学术社交网络中通过信息检索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的方式,即学习式搜索,了解用户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结构的变化,并研究用户在学术社交网络上是如何搜寻感兴趣的学者,分析“同行发现”的搜寻流程和搜寻结果,并以此为基础,为学术社交网络平台的改进提供借鉴。
吴丹,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访问学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美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以及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是“人机交互与协作”创新团队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信息检索、信息行为、人机交互、信息组织。(http://sim.whu.edu.cn/info/1049/4908.htm )



3、
余厚强
题 目:社交媒体环境下学术成果影响力的提升机理与途径
摘 要:随着数字原住民成长为“数据原学者”,传统科学交流不断向网络环境迁移,社交网络成为当前科学交流新颖而有效的渠道。学术成果是学者的生命线,除了学术成果本身质量以外,宣传、推广和交流对提升学术成果影响力亦至关重要。如何理解学术成果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怎样通过社交媒体提升学术成果影响力?本报告将介绍社交媒体计量取得的最新进展,分享利用社交媒体提高学术成果影响力的具体途径,并探讨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余厚强,武汉大学与UNC CHAPEL HILL联合培养博士,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替代计量与数据科学、科学交流和科技评价,目前以副主编身份参编著作4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http://sem.njust.edu.cn/62/30/c6344a156208/page.htm)


4、徐申萌
题 目:学术传播活动中的数字足迹
摘 要:随着学术研究活动的数字化和互联网化,学者们在科研工作中在各网络平台上留下越来越多的数字足迹。本次研讨将围绕科学研究活动的足迹展开。从传统被最广泛研究的引文足迹到数字时代的各类数字足迹,本次研讨将分享相关理论背景,结合相关实证探索,分析学者信息行为与足迹的关系,探讨各类数字足迹的意义与局限。
徐申萌目前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师从Bradley M. Hemminger教授,研究方向为altmetrics与网络学术传播,其研究项目“微信平台学术传播之探索”获得2018年Altmetric研究基金的资助。徐申萌本科及硕士都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时期师从刘则渊教授和王贤文教授。(https://sxu.web.unc.edu/)


5、方志超
题 目:微观时间尺度下Altmetrics数据积累模式的即时性与持续性研究
摘 要:即时性被视为Altmetrics数据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描述着Altmetrics数据来源对于科学出版物的反应速度。在微观时间尺度下,不同来源的Altmetrics数据呈现出各异的积累模式,也在科学出版物发表后各个阶段展现出不同的即时性特点。各类Altmetrics数据指标的即时性随着被提及对象的文献类型、学科领域而变化。持续性则作为与即时性并立的另一时间维度,衡量着科学出版物在不同Altmetrics数据来源平台上的受关注持续时间,或昙花一现,或旷日长久。在微观时间尺度上,构建即时性与持续性的二维坐标,有利于更全面地理解不同Altmetrics数据指标的时间属性和积累模式,也为在时间视角下评价科学出版物的Altmetrics绩效表现奠定了基础。
方志超,荷兰莱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CWTS)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Altmetrics数据的积累与分布模式,及其在热点主题识别等方面的应用。(https://www.cwts.nl/people/zhichao-fang)


6、白洁
题 目:开放科学背景下的新型学术生态和传播
摘 要:“开放科学”的定义较为宽泛,它主要用于描述科学进行方式的变化,包括运用技术使研究活动更具协作性和开放性。从开放获取到开放数据和开放科学的开放运动,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即通过开放科学研究的数据和成果,促进知识的迅速传播和新一轮的知识发现。
随着科学2.0的到来,网络和在线平台为科学文献和大型数据集的组织和发布提供了新的机遇;信息通信技术使得科学越来越多地被数据所驱动;而在线存储为获取和利用科研信息成为可能。这些都加速了科研人员和学科领域之间的知识转移,开辟了合作和研究方法的新途径,学术生态和传播方式也因此产生了变化。为科技政策制定者,科研活动参与者以及科研信息和服务提供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白洁(Judy Bai)现任Digital Science公司中国区业务发展总监,常驻上海。此前分别在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和励德•爱思唯尔集团(Reed Elsevier)担任期刊出版人和项目经理等职务。Digital Science是一家服务于学术研究的科技公司, 致力于帮助科研人员简化工作流程,提升研究效率。旗下产品和服务包括社交影响力工具Altmetric,数据管理和共享平台Figshare,开放关联科研数据平台Dimensions,以及在线论文写作工具Overleaf等。Digital是霍尔茨布林克出版集团(Holtzbrinck Publishing Group)下属业务部门,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的姐妹公司。

 
版权所有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期刊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