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高校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多维分析
    周琼, 徐亚苹, 蔡迎春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3): 38-48.   DOI: 10.13366/j.dik.2024.03.038
    摘要1488)      PDF(pc) (375KB)(4949)    收藏
    [目的/意义]深入研究大学生AI素养能力现状以及其与实际应用、态度、兴趣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在AI时代培养学生拥有良好AI素养的可行性与举措,为推动AI素养教育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了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现状以及其与教育培训背景、实际应用经验、态度和兴趣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设计强调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学生AI素养水平的关键性作用,并多角度考察了教育培训、学科背景、态度、兴趣等因素对AI素养的影响。[结论/发现]在数字化时代,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实际使用AI技术或产品,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全面提升其在AI素养方面的水平。此外,学生的积极态度、兴趣与AI素养之间呈正相关性关系。[创新/价值]为高校学生AI素养水平测量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量表,并验证了影响AI素养水平高低的因素。为未来深入探讨AI实际使用与理论学习之间关系、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框架提供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研究进展:系统性文献综述
    王雪, 夏义堃, 裴雷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6): 117-128.   DOI: 10.13366/j.dik.2023.06.117
    摘要1484)      PDF(pc) (402KB)(6787)    收藏
    [目的/意义]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文献研究的系统梳理有助于深入理解数据要素市场的结构组成与运行框架,把握其关键问题与主要观点,并揭示当前研究进展与薄弱环节,为加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数据要素市场主题相关文献为分析对象,基于关键词共现及其时间聚类,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和数据交易机构发展的主要观点。[结论/发现]“数据要素市场”是国内外学术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聚焦于数据要素概念体系、数据要素市场运行以及数据交易平台等核心问题,总体上仍处于研究的起步探索阶段,围绕数据产权、定价与监管等研究共识尚未形成,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度均有待提升。[创新/价值]对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研究特征和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开展数据要素市场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信息质量视角下AIGC虚假信息问题及根源分析
    莫祖英, 盘大清, 刘欢, 赵悦名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4): 32-40.   DOI: 10.13366/j.dik.2023.04.032
    摘要1354)      PDF(pc) (530KB)(8272)    收藏
    [目的/意义] 探讨AIGC中存在的各种虚假信息类型及其特征,对理解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减少AIGC中虚假信息的生成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设计/方法] 采用数据测试实验方法,立足于信息质量视角,通过采集AIGC系统一手的测试数据和收集二手的AIGC虚假信息来剖析AIGC虚假信息类型及特征;以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的信息生成过程为着力点,探析AIGC中虚假信息生成的根源。[结论/发现] AIGC虚假信息主要包括事实性虚假和幻觉性虚假两种类型,事实性虚假信息主要集中在数据错误、作者作品错误、客观事实错误、编程代码错误、机器翻译错误五个方面,而幻觉性虚假信息主要集中在虚假新闻事件、虚假学术信息、虚假健康信息和偏见与歧视方面;AIGC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与大规模语言模型、预训练数据集和人工标注三个要素有关。[创新/价值] 采用了数据测试实验方法,并辅以二手数据的收集,全面分析了各种AIGC虚假信息的类型,并根据生成机理与表现形式将其划分为事实性虚假信息和幻觉性虚假信息,为AIGC虚假信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ChatGPT类生成式AI对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影响探析
    龚芙蓉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5): 97-106,156.   DOI: 10.13366/j.dik.2023.05.097
    摘要1259)      PDF(pc) (449KB)(9166)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ChatGPT类生成式AI对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为国内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的模式与案例,促进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本土化高校数字素养框架。[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证研究法,根据已有的数字素养五维度设计试卷,并基于知识内容、能力素养、情感价值三个维度对测试答案进行内容分析。[结论/发现]析出了人工智能视域下数字素养教育知识内容的四大特点,总结了人工智能工具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影响。[创新/价值]聚焦于人工智能工具对数字素养教育影响的细粒度分析,实现对多人同时利用ChatGPT类生成式AI工具进行数字素养学习的效果测试及结果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AIGC时代的科研工作流:协同与AI赋能视角下的数字学术工具应用及其未来
    王树义, 张庆薇, 张晋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5): 28-38,126.   DOI: 10.13366/j.dik.2023.05.028
    摘要1240)      PDF(pc) (417KB)(1665)    收藏
    [目的/意义]从“协同能力”和“AI赋能”的视角,研究科研活动中软件工具的选择,并提出科研工作流构建的建议。[研究设计/方法]根据科研流程,通过网站与用户调研等方式,收集有关科研工具的信息,考虑功能特色和用户评价。以协同能力和AI赋能作为标准,对主流科研工具进行对比筛选。[结论/发现] 科研软件应用的协同能力存在显著不同,与AIGC技术结合的程度也有显著差异。通过对科研工具进行优选后所构造的科研工作流,可以在不同科研过程中、不同设备上和不同用户之间实现更为有效的协同,提升科研人员的知识管理与知识生产效率。[创新/价值]为科研人员的软件选择提供参考,促进更多优秀科研工具协同和AIGC能力的提升,以及科研活动整体效率的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全球进展与展望
    张静蓓, 虞晨琳, 蔡迎春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3): 15-26.   DOI: 10.13366/j.dik.2024.03.015
    摘要1207)      PDF(pc) (392KB)(5201)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和总结AI素养教育的全球发展现状与趋势,明晰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并以此提供优化策略。[研究设计/方法]以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等发布的政策文件、会议记录、研究论文等各种研究资料为基础探索AI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以采莓模式分析国内外29所高校在AI素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举措。[结论/发现] AI素养教育与AI教育存在明显的界限与联系。国际政策导向在推动AI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AI素养教育框架缺失。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实践的施教者主要是学院、学习发展中心和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教育内容涉及知识、技能、态度伦理价值观等方面。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需要制定与优化教育框架、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关键作用、实施多元化教育策略并基于KSAVE充实教育内容。[创新/价值]洞察AI素养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剖析高校AI素养教育的创新实践并以此提出优化策略,为高校AI素养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行动框架:基于AIGC事故报道文本的内容分析
    朱禹, 陈关泽, 陆泳溶, 樊伟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4): 41-51.   DOI: 10.13366/j.dik.2023.04.041
    摘要1171)      PDF(pc) (431KB)(7756)    收藏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突破性进展带来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爆炸式增长,不可避免地将人们置于信息过载、信息噪声、信息安全等的负面影响之下,使得社会信息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分析和探讨现有AIGC事故的特征属性,对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有参考借鉴作用。[研究设计/方法]基于AI事故数据库(AIID),以AIGC相关事故报道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析现有AIGC事故的类型、原因、损害对象和应对措施。[结论/发现] AIGC事故影响客体的多元性、波及范围的广泛性、潜在危害的复杂未知性,导致任何单一行动主体的资源和能力都无法有效应对危机,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行动主体形成“多元+协调+制衡”的治理参与模式,并在“情境-意识-行动”的行动框架下开展信息治理。[创新/价值]引入了AIID作为案例来源数据库,提供了关于现有AIGC事故相关细节的直观论证,并通过内容分析形成了AIGC事故分析三级类目框架。构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行动框架有助于从宏观视角促进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的探索和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数据要素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内涵、价值与应用
    朱庆华, 王晰, 赵宇翔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13-17.   DOI: 10.13366/j.dik.2024.02.013
    摘要1080)      PDF(pc) (259KB)(1970)    收藏
    十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探讨医疗健康领域数据要素的本质、分类及其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医疗健康数据融合创新的关键策略,包括通过技术赋能医疗健康数据的采集,推动医疗健康数据的整合与标准化工作,促进医疗健康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以及加强对医疗健康数据的安全保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全球视野下我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构建
    黄如花, 石乐怡, 吴应强, 陈添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3): 27-37.   DOI: 10.13366/j.dik.2024.03.027
    摘要1023)      PDF(pc) (386KB)(6277)    收藏
    [目的/意义]构建更具普适性、新颖性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研究设计/方法]参考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国际组织报告、国际标准、多个先行国家(地区)的政策、我国的国家战略需求、雇主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学术论文、全球知名企业动态和已开设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课程的内容,分析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构成及其依据。[结论/发现]我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由人工智能认知、人工智能技能、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伦理四大部分组成。[创新/价值]有别于国内同类成果主要依据学术论文析出的人工智能素养能力框架,整合多种来源的学术数据,构建出兼具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价值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今天你上“小红书”了吗?在线社区用户信息分享的主题提取与动机分析
    刘洋, 段宇杰, 张鑫, 董亦非, 胡秀英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4): 110-120,145.   DOI: 10.13366/j.dik.2024.04.110
    摘要977)      PDF(pc) (888KB)(4054)    收藏
     [目的/意义] 旨在定量分析小红书平台上用户分享内容的主题,以促进社交媒体平台的质量改善,推动社交平台健康发展。[研究设计/方法] 基于Censydiam动机分析模型,采用BERTopic主题提取方法,构建在线社区信息分享主题与动机研究框架。以小红书平台为研究对象,收集了3,688,942条用户信息,并对用户在不同主题下的信息分享动机进行了分析。[结论/发现] 小红书用户的信息分享主题主要包括生活经验、购物和食品三个方面。用户主要需求包括对社会群体的认同与归属感、融合沟通以及享乐与释放等方面。因此,平台应更注重与整体社交媒体环境的和谐性,保持一致的社交调性,以体现对用户群体的关怀和增强用户的归属感。[创新/价值] 以小红书在线社区的文本数据为基础,验证了研究框架的可行性,并为在线社区的分析和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李斯, 张皓珏, 陈一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4): 6-13.   DOI: 10.13366/j.dik.2024.04.006
    摘要960)      PDF(pc) (333KB)(2697)    收藏
    [目的/意义]从多层维度揭示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为“十五五”时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宏观数据与案例文本作为数据源,提取建设方式、空间营造、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形成概念和类型,归纳存在的问题。[结论/发现]我国以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为主体,在总分馆制基础上开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新建、改造和嵌入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建设方式,空间价值是核心价值,空间的变革带动了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变革。未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要与已有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深入衔接,同时形成错位发展;加强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价值]采用多源数据从宏观上揭示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提出面向“十五五”的发展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生成式AI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媒介呈现与风险治理
    张奎, 王秀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4): 98-109.   DOI: 10.13366/j.dik.2024.04.098
    摘要935)      PDF(pc) (442KB)(6430)    收藏
    [目的/意义]生成式AI作为新兴媒介形态,对传统文化传播具有重塑媒介结构和社会情境的双重作用。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媒介呈现与风险治理,对于传统文化的智能媒介传播、中国特色数字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意义。[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参与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媒介学、符号学等理论,从媒介呈现、风险因素及风险治理三个维度探讨生成式AI在传统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结论/发现]生成式AI在媒介物质、媒介互动、媒介符号、媒介时间、媒介空间等方面对传统文化传播产生着复杂影响,存在着文化准确性、真实性及完整性不足,文化价值冲突与创造性降低,文化偏见与不平等,侵权与商业化过度等方面风险,这亟待监管机构、服务提供者、文化文物单位、使用者等多主体参与协同治理。[创新/价值]从生成式AI角度审视传统文化传播的理论逻辑,并提出风险因素及多方协同治理的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数字包容:一项基于英文文献的研究综述
    付熙雯, 黄思雅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4): 99-110,121.   DOI: 10.13366/j.dik.2023.04.099
    摘要890)      PDF(pc) (430KB)(4148)    收藏
    [目的/意义] 随着数字技术迭代发展,数字包容已成为数字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梳理英文文献中的数字包容研究脉络和研究成果,以期为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检索2010年到2022年1月1日期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英文文献106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文献进行整合和评价,揭示了这些研究的主题分布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发现]数字包容英文文献的研究主题集中于数字包容的内涵、数字包容的影响因素、数字包容实践的内容和效果、数字包容实践的反思和优化四个方面。现有研究存在数字包容内涵过度简化、发生机理模糊、效果研究缺乏以及提升路径可操作化不足等问题。建议国内学界立足本土实际,从多学科视角出发,深化对数字包容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创新/价值]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数字包容知识体系,为国内数字包容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大模型时代的社会科学,何去何从?
    谢天, 邱林, 李雨曈, 罗殷, 刘盼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6): 6-9,30.   DOI: 10.13366/j.dik.2023.06.006
    摘要841)      PDF(pc) (266KB)(1753)    收藏
    文章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如GPT)对社会科学研究带来的革命性影响。首先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原理,而后举例并论述了大语言模型在文献综述、提出理论观点、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环节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的改变,最后提出了大语言模型将产生的新的研究范式与导向,以及社会科学研究者面临的新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生成式智能出版的应用场景、风险挑战与调治路径
    张新新, 黄如花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5): 77-86,27.   DOI: 10.13366/j.dik.2023.05.077
    摘要820)      PDF(pc) (429KB)(978)    收藏
    [目的/意义] ChatGPT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圈”催生了生成式智能出版新业态。围绕生成式智能出版进行多维探索,揭示其应用场景、风险挑战及调治路径。[研究设计/方法]立足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应用原理及其应用特征,探索生成式智能出版的应用场景、风险挑战和调治路径。[结论/发现]生成式智能出版的应用场景包括出版大数据与大规模语言模型、升维发展的智能知识服务,智能决策的出版领域智能机器人、生成式智能出版物、元宇宙出版新业态五类,面临数据来源和输出、学术伦理规范、核心价值坚守、人类职业的替代性等方面的挑战,并从调节和治理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调治路径。[创新/价值]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数智时代,探讨其对出版的赋能作用及其深层次影响,对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自由探索还是有组织科研: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内涵、类型与特点
    曾粤亮, 司莉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4): 81-91,51.   DOI: 10.13366/j.dik.2023.04.081
    摘要777)      PDF(pc) (398KB)(2393)    收藏
    [目的/意义]对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内涵、类型与特点进行剖析,为跨学科科研合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以更好地推动知识创新。[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调查法,对跨学科、跨学科研究、科研合作等概念进行辨析,提出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内涵,总结其类型与特点。[结论/发现]从组织结构与运行视角,根据合作动因与规模将当前科研环境中跨学科科研合作分为三大类型,即个体需求驱动的合作、科研项目联结的合作、跨学科研究实体组织的合作,三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实践场景。结合“有组织科研”的战略布局,在跨学科科研合作类型中,个体需求驱动的合作凸显自由探索的特点,是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的基础,而从组织管理与成效保障层面比较,以科研项目联结的合作和跨学科研究实体组织的合作更适应新时代复杂科学研究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价值]对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探析,为其深入研究和组织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基于扎根理论的数字反哺机制探析——以子代的视角
    盛曼玉, 王俊, 朱茜茜, 张鹏翼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4): 52-61.   DOI: 10.13366/j.dik.2023.04.052
    摘要773)      PDF(pc) (386KB)(3760)    收藏
    [目的/意义]将“信息学时刻”引入家庭场景中,致力于探究数字反哺机制,为弥合数字鸿沟、促进代际交流提供建议。[研究设计/方法]招募了20位大学生进行访谈,考察其教授父母使用数字技术的过程,并使用扎根理论进行分析。[结论/发现]揭示了数字反哺的触发机制、具体行为和结果,指出反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式。[创新/价值]不再局限于数字反哺的影响因素,而是深入探究数字反哺的过程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数字反哺机制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游戏化叙事视域下数字人文的叙事表达、媒介呈现与实践路径
    刘珂, 刘芮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5): 118-126.   DOI: 10.13366/j.dik.2023.05.118
    摘要736)      PDF(pc) (480KB)(3305)    收藏
    [目的/意义]基于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分析我国目前数字人文项目开发现状,探讨游戏化叙事对数字人文的驱动和变革作用及其应用于数字人文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法]在梳理游戏化叙事概念及其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叙事表达和媒介呈现两个维度总结目前在数字人文项目中体现的游戏化叙事理念。[结论/发现]提出数字人文游戏化叙事的实践路径,即挖掘特色文化基因、构建开放叙事文本、完善平台反馈机制、打造多元媒介矩阵。[创新/价值]游戏化叙事为数字人文项目开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可丰富现有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方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在线社区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识别方法研究
    邓胜利, 汪璠, 王浩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28-38,149.   DOI: 10.13366/j.dik.2024.02.028
    摘要692)      PDF(pc) (545KB)(712)    收藏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对在线社区造成一定程度的AI信息污染,研究多种AIGC识别方法对防范快速进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首先在以新浪微博54个大类主题为主的多个在线社区平台中构建了HAC数据集,其中包含100,873条分别由人类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撰写的信息;然后探究当前6个主流深度学习和7个机器学习方法是否能识别在线社区中的信息是由人类还是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所撰写;最后提出了一种BEM-RCNN方法进一步提高AIGC的识别精度。[结论/发现]从构建的数据集中可以看出,生成式人工智具有强大的“类人表达”,能够模拟人类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和回复内容。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准确度达到96.4%,能够很好地识别在线社区上的内容是由人类还是AI撰写。在精度、召回率、F1-值和准确度上均优于BERT、ERNIE、TextRNN等其他13种主流的方法,验证了其性能优势。同时,大量探究实验也证明了当前主流的机器学习方法虽然精度低于此方法,但是也能够识别部分AIGC。[创新/价值]使用多种方法去识别社交媒体上的AIGC,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社交媒体平台造成的信息污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如何走出AIGC的“科林格里奇困境”:全流程动态数据合规治理
    张春春, 孙瑞英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39-49,66.   DOI: 10.13366/j.dik.2024.02.039
    摘要672)      PDF(pc) (440KB)(1817)    收藏
    [目的/意义] AIGC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安全风险与规制问题,遵循AIGC的发展趋势构建全流程动态数据合规治理机制,能够帮助AIGC走出“科林格里奇困境”。[研究设计/方法]通过梳理AIGC与数据治理之间的赋能与保障关系,结合AIGC规制的国际实践经验进行“科林格里奇困境”规制博弈分析,探析AIGC创新发展与规制的路径。[结论/发现]无论是欧盟的强硬规制、中国的谨慎监管还是美国的行业自律,都在不同维度显现出规制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全流程动态化规制手段适配AIGC的动态化发展趋势,构建基于数据合规治理的AIGC全流程动态规制机制,帮助AIGC走出困境。[创新/价值]基于数据合规治理的AIGC动态规制机制能够不断改进规制体制和工具,为AIGC相关技术落地具体应用领域提供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政务智能问答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问题编制
    王芳, 魏中瀚, 连芷萱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6): 98-111.   DOI: 10.13366/j.dik.2023.06.098
    摘要671)      PDF(pc) (439KB)(8931)    收藏
    [目的/意义]智能问答系统正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设施。通过评价可以促进政务智能问答系统建设,降低用户行政负担。[研究设计/方法]基于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构建政务智能问答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调查和AHP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根据政务热点咨询问题编制了与问题解决质量维度配套的测试问题集;对我国30个省级政府网站智能问答系统进行了实际测评。[结论/发现]政务智能问答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包含问题解决质量、服务交互质量、基础建设质量3个维度以及高频问题解答率、同义问题解答率、交互次数等18个细化指标;测试题集包括高频、同义、错误、省略、英文五大类问题。实际评价证明了指标体系和测试题集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创新/价值]从降低行政负担视角出发构建政务智能问答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文本挖掘技术构建测评问题集,并通过实际测评证明其可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治理研究
    徐拥军, 王兴广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6): 20-30.   DOI: 10.13366/j.dik.2023.06.020
    摘要668)      PDF(pc) (398KB)(1312)    收藏
    [目的/意义]在全球格局加速重构的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网络全球化向纵深推进,催生出日渐频繁的跨境数据流动实践。加强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治理,是我国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研究设计/方法]借助文献研究、政策文本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究我国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因应策略。[结论/发现]我国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治理面临多法并轨、监管离散、风险复杂、管辖冲突等现实困境。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推进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治理的行动策略包括:坚持底线安全观,完善跨境数据流动法律规制体系;秉持共同安全观,统筹推进跨境数据流动安全监管;运用整体安全观,提升跨境数据流动风险管控效能;践行国际安全观,为全球数据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创新/价值]为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因数据无序跨境流动引发的非传统安全风险,加强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治理提供实践进路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短视频平台公共政策传播的信息框架效应 ——基于“双减”政策的视频内容分析与实验
    陈璟浩, 聂卉梓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1): 35-45.   DOI: 10.13366/j.dik.2024.01.035
    摘要667)      PDF(pc) (397KB)(1725)    收藏
    [目的/意义] 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互联网信息表达方式,已逐渐成为政策传播的重要工具。探索短视频平台在公共政策信息传播中的效力以及受众采纳意愿,有助于提升公共政策传播效果。[研究设计/方法] 以“双减”政策为例,根据框架效应理论和信息采纳理论,通过内容分析法归纳总结短视频平台中“双减”政策信息框架的组织方式,同时分析不同政策信息框架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此外,采用在线控制实验法验证了不同政策信息框架对受众采纳意愿的影响。[结论/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中有近四成的信息使用了目标框架,其中损失框架居多,多数采用集体主义视角和非叙事陈述方式;目标框架、文化框架、叙事框架对受众的评论、转发、点赞意愿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双减政策信息中,损失、收益框架,集体、个人主义价值观以及叙事和非叙事要素都能增强受众的采纳意愿,并且目标框架与文化框架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创新/价值] 研究结论对于政策宣传部门及相关政府机构优化政策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效果具有启示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政策文本研究:从内容计算到功能理解
    胡吉明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4): 145-152.   DOI: 10.13366/j.dik.2023.04.145
    摘要658)      PDF(pc) (331KB)(6921)    收藏
    [目的/意义]从内容挖掘的角度总结与提炼政策文本研究的主题与方向,把握政策文本研究趋势并推动创新。[研究设计/方法]主要以国内外研究论文为分析对象,采用系统性综述方法阐释政策文本领域的研究进展,经评析后展望其后续发展重点。[结论/发现]在多学科融合的政策量化与信息学研究推动下,政策文本研究的计算科学体系逐渐形成,在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支撑下,政策文本计算和语义挖掘研究不断深入,进一步延伸至其文本功能理解和推理等方向,体现出理论、方法和技术多层面支撑的研究体系,其内在逻辑和社会应用的研究将得到加强。[创新/价值]梳理和归纳了文本内容层面的政策研究,指出了当前政策文本研究的主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丰富了政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通往AI时代的科研文献数据集:特征规律与发展方向
    张彤阳, 王楚涵, 俞超, 徐健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5): 39-49.   DOI: 10.13366/j.dik.2023.05.039
    摘要655)      PDF(pc) (435KB)(2471)    收藏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的更迭应用驱动着数据集在科学计量研究领域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从传统面向信息供应的数据资料集合到如今辅助知识发现和关系网络构建的知识资源,数据集各功能取得了快速发展,进而为拓展科学计量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供支持。[研究设计/方法]以Scientometrics期刊2016-2020年收录的论文为数据源,分析数据集的整体使用情况,探究数据集的使用热度与文献数量之间的关系,针对典型数据集进行特征分析,并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数据集工作的影响,展望数据集的未来建设方向。[结论/发现] 数据集的被使用频次与其收录论文数量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同一科学计量研究倾向于同时使用多种数据集,且基于科研文献数据集的科学计量研究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创新/价值]旨在通过分析科学计量相关论文所使用数据集的特征,总结归纳近年来数据集的建设发展规律,并为开展科学计量研究选用数据集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基于ISM-MICMAC模型的移动政务APP用户满意度影响机制研究
    陈婷, 朱永迪, 段尧清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4): 134-144.   DOI: 10.13366/j.dik.2023.04.134
    摘要652)      PDF(pc) (495KB)(2665)    收藏
    [目的/意义]旨在明确用户对移动政务APP满意度的影响机制,为移动政务APP的良性发展提供改善建议,助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政府治理能力。[研究设计/方法]基于感知价值视角,使用文本分析法从用户对移动政务APP的负面评论中归纳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使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揭示各因素间的层级关系,并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模型(MICMAC)进行解释和验证。[结论/发现 ]确定了感知功能价值、感知交互价值、感知风险价值三个维度共22项移动政务APP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根据ISM模型,将22项因素分为表层、中层和底层三个层次,利用MICMAC将影响因素分为独立、自治和依赖三个影响因素群。[创新/价值]揭示了移动政务APP用户满意度影响机制,丰富了感知价值理论的应用领域,并为移动政务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国内外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综述
    杨彦彬, 马骋宇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3): 154-166.   DOI: 10.13366/j.dik.2024.03.154
    摘要649)      PDF(pc) (423KB)(3568)    收藏
    [目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现状,梳理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框架,为国内外学者开展健康数字鸿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通过主题词检索,筛选出健康数字鸿沟相关英文文献77篇,中文文献17篇,采用系统性综述法对国内外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并展望健康数字鸿沟研究方向。[结论/发现]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框架,揭示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现状,归纳健康数字鸿沟的3个表现维度、4大影响因素,2类影响结果以及4种干预措施。[创新/价值]对国内外健康数字鸿沟主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研究要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促进健康数字公平,消除健康数字鸿沟提供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数智赋能信息资源管理新路径: 指令工程的概念、内涵和发展
    陆伟, 汪磊, 程齐凯, 刘家伟, 黄永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1): 6-11.   DOI: 10.13366/j.dik.2024.01.006
    摘要630)      PDF(pc) (302KB)(3082)    收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系列数智技术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大模型背景下,指令工程通过高质量、体系化、流程化的指令设计引导模型生成结果,是高效发挥大模型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用于解决学科相关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指令工程的概念,然后详细梳理了指令的构成要素、设计模式以及指令工程的特点和意义,并探讨了指令工程赋能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设路径。未来,指令工程的研究和发展还需要关注通用及领域指令工程建设、指令工程标准化、知识产权保护、安全性和体系化测试评估等问题,以期能够在各行业复杂的应用场景中更好地发挥指令的效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的数字阅读认知机制研究进展
    刘叶萍, 袁小群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6): 129-139.   DOI: 10.13366/j.dik.2023.06.129
    摘要627)      PDF(pc) (371KB)(2710)    收藏
    [目的/意义]数字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认知神经研究为揭示内部发生机制提供方法。系统梳理该领域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字阅读心理活动和认知功能,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研究设计/方法]收集247篇国内外认知神经领域的数字阅读研究,结合已有认知理论,构建数字阅读认知机制框架模型,进而对所收集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结论/发现]数字阅读认知过程包含注意吸引、识别聚焦、关联推理、学习建构四个阶段。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事件相关电位、眼动追踪的应用,能够求解阅读大脑的运行机制。当前研究虽然形成了一套分析数字阅读认知过程和神经指标的适用方法,但对感官交互影响、脑区功能连接、交流互动因素缺乏系统研究。[创新/价值]从认知过程到神经基础,较为全面地刻画数字阅读认知机制,并分析已有研究的基本脉络和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社会技术系统范式下AI赋能的替代信息搜索:特征、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
    宋小康, 赵宇翔, 宋士杰, 朱庆华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4): 111-121.   DOI: 10.13366/j.dik.2023.04.111
    摘要624)      PDF(pc) (404KB)(3020)    收藏
    [目的/意义] ChatGPT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一种应用升级,能够作为社会行动者帮助用户搜索和生成所需的信息。旨在对AI赋能的替代信息搜索特征和理论框架进行归纳和展望。[研究设计/方法] 首先通过对替代信息搜索发展历程的梳理,重点分析AI赋能的替代信息搜索的内涵和特征,然后基于社会技术系统范式探讨AI赋能的替代信息搜索的理论框架。[结论/发现] AI赋能的替代信息搜索基于“信息需求者—AI算法—网络信息资源”的三元关系组,人智协同地实现信息的获取、集成和呈现。尝试从技术、信息、用户和社会文化四个层面构建了AI赋能的替代信息搜索的理论框架。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包括信任和信息可信度研究、用户采纳和使用体验研究、信息服务和知识供给场景下的应用研究以及用户算法素养教育研究等。[创新/价值] 对AI赋能的替代信息搜索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数智时代用户信息行为和信息服务的理论,并能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新时代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论坛纪要
    胡志伟, 李阳, 康乐乐, 裴雷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5): 6-15.   DOI: 10.13366/j.dik.2023.05.006
    摘要623)      PDF(pc) (487KB)(266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AIGC介入知识生产下学术出版信任机制的重构研究
    王鹏涛, 徐润婕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5): 87-96.   DOI: 10.13366/j.dik.2023.05.087
    摘要620)      PDF(pc) (448KB)(3472)    收藏
    [目的/意义]探究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介入知识生产活动下的信任机制重构问题,以确保AIGC参与形成的学术出版物继续得到学术共同体信任,促进学术出版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场景化落地。[研究设计/方法]从学术知识生产周期视角分析AIGC技术与知识生产的耦合性,识别由AIGC技术介入引发的信任危机,在此基础上探索学术出版信任机制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结论/发现] AIGC技术介入下的学术出版信任建设需要技术信任、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三维协同,以“责任链”范式调动技术研发者、科研人员、出版机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等主体共同参与。[创新/价值]面临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浪潮,探讨学术出版信任机制演进方向与建设主体的具体工作,为推动学术出版界维护良性运作的生态体系,迅速把握人工智能技术红利以实现产业升级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进展
    完颜邓邓, 尹娇, 刘文艳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1): 92-101.   DOI: 10.13366/j.dik.2024.01.092
    摘要620)      PDF(pc) (364KB)(1272)    收藏
    [目的/意义]总结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关键词检索与引文追溯方法,系统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内容详读与分析,分别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研究主题归纳。[结论/发现]将国外研究主题归纳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的相互作用、公共文化场馆的旅游潜力与局限、旅游服务、旅游模式、公共文化场馆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测评五个方面;将国内研究主题归纳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的关系、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场馆功能拓展、资源建设、服务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五个方面;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未来我国发展建议。[创新/价值]对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融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提出国外研究中值得借鉴的内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23)
    邓胜利, 汪璠, 夏苏迪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1): 69-79,101.   DOI: 10.13366/j.dik.2024.01.069
    摘要616)      PDF(pc) (646KB)(3058)    收藏
    [目的/意义]开展全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状况调查研究,以期反映其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设计/方法]以开设院校、师资、招生、就业、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为六大维度,系统地剖析了我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教育的现状,并通过与往年数据的比较反映该专业的发展态势。[结论/发现]截至2022年12月,该专业的培养单位数量达到183所。大多数培养单位针对社会需求和自身定位调整其教学,在注重专业实践性的同时,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大多数培养单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不完全匹配,需要增加对大数据管理和大数据应用方面的课程。[创新/价值]通过全国范围内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专业全面调查和深入分析,反映该专业当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此类专业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22)
    段宇锋, 尚渡新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6): 52-60.   DOI: 10.13366/j.dik.2023.06.052
    摘要608)      PDF(pc) (322KB)(351)    收藏
    [目的/意义] 2022年,全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实施了第十次全国MLIS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旨在了解我国MLIS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设计/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MLIS培养单位的师资、招生、教育培养和就业数据,通过与历史数据对比分析MLIS教育的发展状况。[结论/发现]对75所MLIS培养单位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MLIS教育发展平稳迅速,具体表现为:师资队伍稳定增长,招生人数小幅度下降,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各培养单位的课程设置、教育资源建设和培养过程管理日益规范。[创新/价值]连续10年发布我国MLIS教育发展状况。此次调查报告还摘录了《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的主要内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当我们谈论数据主权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从文献综述出发
    刘妍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6): 31-41.   DOI: 10.13366/j.dik.2023.06.031
    摘要601)      PDF(pc) (358KB)(840)    收藏
    [目的/意义]绘制数据主权国内外研究图景,对数据主权的理解达成粗略共识,消除存在或可能发生的有关数据主权的误解与误用,并揭示现有研究局限、提出未来研究进路。[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设计从概念演进到内涵、价值、主体、权能、应用的研究文本分析框架,整理国内外数据主权文献,展示学界对数据主权的理解程度。[结论/发现]数据主权往往与控制、管辖数据流相关。长久以来学界主权意识强烈,风险感知敏锐,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安全,但也体现出理论研究贫瘠、风险探讨较为简单、安全建议落地困难等问题,应深化数据主权的法理探讨,深究其风险的内在逻辑,深研其安全建设的方案对策。[创新/价值]通过综述国内外数据主权研究,初步厘定了数据主权的概念以及讨论数据主权时的主要关切,在总结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完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子代教育水平、反哺途径与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
    李韵秋, 李斯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4): 62-71.   DOI: 10.13366/j.dik.2023.04.062
    摘要594)      PDF(pc) (399KB)(1334)    收藏
    [目的/意义]研究子代教育水平、数字反哺途径与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关系,提出弥合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策略和建议,促进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研究设计/方法]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筛选子代与父母匹配样本,构建逻辑斯蒂回归与中介效应分析模型,使用倾向值匹配方法克服内生性。[结论/发现]子代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父母获取代际支持资源的可能性更大、更容易跨越数字接入鸿沟,而且子代教育水平对于父母均有数字接入鸿沟的家庭尤为重要。子代教育水平能够通过器物反哺、技能反哺和素养反哺三条路径影响父代的数字接入鸿沟,分别改善老年人“不能接入”“不会接入”和“不想接入”的数字困境,其中技能反哺是最重要的中介机制,素养反哺次之,器物反哺影响最小。据此提出弥合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策略建议。[创新/价值]从代际支持视角审视因子代教育水平差异产生的老年人数字接入不平等问题,为弥合老年群体数字接入鸿沟提供实践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情报学研究中的时间序列分析:任务、过程与问题
    陈果, 王凯月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6): 89-97,116.   DOI: 10.13366/j.dik.2023.06.089
    摘要593)      PDF(pc) (357KB)(937)    收藏
    [目的/意义]梳理当前情报学中涉及时间序列分析的研究,并总结常见问题,为情报学研究的模型化、预测化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从任务、过程与问题视角,对情报学研究中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任务场景、研究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结论/发现]从任务视角来看,已有研究已经在包括学科主题演化、学术影响力评价、网络舆情分析、技术趋势分析任务场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应用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演化与未来预测两方面;从过程视角来看,已有研究主要按照时间序列的观测数据选取、时间切片方式、形态规律挖掘、预测与评价的顺序展开;从问题视角来看,未来的研究应多关注时间序列模型在短序列数据方面的应用,加强对时间序列分析结果的评估。[创新/价值]通过综合性的梳理,系统地总结了当前情报学中关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研究,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概述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生成式智能出版的技术原理与流程革新
    张新新, 丁靖佳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5): 68-76.   DOI: 10.13366/j.dik.2023.05.068
    摘要588)      PDF(pc) (398KB)(2135)    收藏
    [目的/意义]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出版业所形成的生成式智能出版的技术原理,基于分析式智能出版与生成式智能出版的范畴结构,研究生成式智能出版在内容生产、内容审校、智能印刷、智能营销四个环节的流程革新。[研究设计/方法]以ChatGPT为视角,分析了ChatGPT在生成式智能、认知智能以及通用人工智能三个方面的本体属性界定,揭示其具有的海量数据优势、强化学习算法优势和持续超强算力优势三个关键技术原理,论述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能出版流程革新。[结论/发现]生成式智能出版流程革新的意涵包括从专业生产内容到人工智能生产内容,从人工编校到人机协同智能编校,基于生成式智能的按需印刷、智能印刷厂等印刷场景创新以及基于生成式智能的营销数据、能力、效率和质量变革。[创新/价值]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优化对话语言模型产品进行了生成式智能、认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阶段成果的本体界定,提出了生成式智能出版在策划、编校、印制和发行环节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设想,一定程度拓展了数字出版、智能出版的研究范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莫道桑榆晚:短视频观看行为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周冬, 李武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5): 36-45, 64.   DOI: 10.13366/j.dik.2024.05.036
    摘要572)      PDF(pc) (411KB)(1247)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老年人使用社会媒体实现自身福祉最优化的基础条件并实证检验短视频观看行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积极老龄化提供借鉴。[研究设计/方法]结合信息社会学、传播心理学以及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分析框架,从补偿选择性优化理论视角切入提出研究假设,使用全国代表性样本检验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体短视频观看对其抑郁水平和幸福感的影响,探讨融合了老年人健康和社交需求目标补偿性选择最优化的短视频观看行为在减少物理和心理层面社会隔绝中产生的积极中介效应。[结论/发现]短视频观看行为与老年人抑郁水平/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关系,但短视频观看行为可以显著影响健康行为和社会联结。两者对降低老年人抑郁程度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并在短视频观看和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中起到显著的积极中介作用。如果老人互联网使用时长超过5个小时,短视频观看与心理健康关系中健康行为中介路径将失效。[创新/价值]从补偿选择性优化理论视角分析了理性与非理性新媒体平台使用决策的影响,并检验了减少身心隔离在短视频观看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