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知识状态 引领学科发展潮流
期刊中心首页
首页
关于本刊
作者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期刊浏览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期刊订阅
投审稿流程
格式规范
版权声明
出版道德规范
期刊相关政策
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技术特征与形态演进
李白杨, 白云, 詹希旎, 李纲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1
): 66-74. DOI:
10.13366/j.dik.2023.01.066
摘要
(
5135
)
PDF(pc)
(465KB)(
1341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多模态内容的富集涌现推动着技术模型的更新迭代。探讨和理解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挑战与机遇,对AIGC未来的应用拓展和场景落地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设计/方法]立足于互联网的演化发展,从网络形态演进、内容生产、人机交互模式、网络资源组织四个层面梳理了AIGC发展的基础条件。以数据赋值、模型赋智、空间赋能三个维度为着力点,分别探讨了AIGC的技术特征、技术要素和发展阶段。[结论/发现] AIGC与技术算法的融合应用,为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带来了实质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信息组织、数据资产管理、用户研究和信息伦理四个角度。[创新/价值]信息资源加持下的AIGC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为整个内容生态和创作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尝试。分析其要素、特征和影响,有助于促进AIGC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
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
陆伟, 刘家伟, 马永强, 程齐凯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2
): 6-9. DOI:
10.13366/j.dik.2023.02.006
摘要
(
2953
)
PDF(pc)
(291KB)(
6863
)
可视化
收藏
OpenAI 发布的新一代对话型语言模型――ChatGPT,展现了自然流畅的对话能力。原本被认为不太可能的通用人工智能曙光重现。以 ChatGPT 为代表的大模型是数智时代的典型技术和应用创新。面对 ChatGPT 强大的信息加工、荟萃、整合和生成能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机遇与挑战同在。ChatGPT 在信息资源管理支撑算法与技术、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信息治理、内容安全与评价、人机智能交互与协同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数智时代,人工智能大模型飞速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此保持密切关注。依托以 ChatGPT 为代表的大模型,通过学科技术应用范式转换、理论方法创新、治理变革,可以进一步夯实信息资源支撑“四个面向”的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
数智融合环境下AIGC的场景化应用与发展机遇
詹希旎, 李白杨, 孙建军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1
): 75-85. DOI:
10.13366/j.dik.2023.01.075
摘要
(
2440
)
PDF(pc)
(687KB)(
580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正推动着虚实融生趋势下内容创作的范式转化,对数智融合环境中AIGC应用场景和发展机遇的探索有助于促进AI技术的高效赋能和内容生态的价值实现。[研究设计/方法] 着眼于AIGC的发展历程,从内容发展、概念类比和技术发展三个角度系统梳理AIGC的概念内涵。围绕生活场景、服务场景、文娱场景、科技场景和商业场景五大应用场景的自有特征,探析AIGC的交互形态和互动模式。[结论/发现] AIGC的技术基础是数字科技的更新迭代,建构理念是创作空间的扩容增益,但其本质特征还是内容生态的创新发展。整体来看AIGC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基于群体智能的内容共生、基于数智融合的能力升维和基于增量市场的价值共创三个层面。[创新/价值] 随着底层技术和算法模型的突破性发展,AI催生的内容蓝海正在从辅助协作和降本提效向智能创作和增值创造扩散,为数智逻辑下的内容生态带来了全新的创作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4.
高校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多维分析
周琼, 徐亚苹, 蔡迎春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3
): 38-48. DOI:
10.13366/j.dik.2024.03.038
摘要
(
1488
)
PDF(pc)
(375KB)(
494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深入研究大学生AI素养能力现状以及其与实际应用、态度、兴趣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在AI时代培养学生拥有良好AI素养的可行性与举措,为推动AI素养教育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了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现状以及其与教育培训背景、实际应用经验、态度和兴趣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设计强调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学生AI素养水平的关键性作用,并多角度考察了教育培训、学科背景、态度、兴趣等因素对AI素养的影响。[结论/发现]在数字化时代,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实际使用AI技术或产品,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全面提升其在AI素养方面的水平。此外,学生的积极态度、兴趣与AI素养之间呈正相关性关系。[创新/价值]为高校学生AI素养水平测量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量表,并验证了影响AI素养水平高低的因素。为未来深入探讨AI实际使用与理论学习之间关系、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框架提供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5.
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研究进展:系统性文献综述
王雪, 夏义堃, 裴雷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6
): 117-128. DOI:
10.13366/j.dik.2023.06.117
摘要
(
1483
)
PDF(pc)
(402KB)(
678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文献研究的系统梳理有助于深入理解数据要素市场的结构组成与运行框架,把握其关键问题与主要观点,并揭示当前研究进展与薄弱环节,为加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数据要素市场主题相关文献为分析对象,基于关键词共现及其时间聚类,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和数据交易机构发展的主要观点。[结论/发现]“数据要素市场”是国内外学术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聚焦于数据要素概念体系、数据要素市场运行以及数据交易平台等核心问题,总体上仍处于研究的起步探索阶段,围绕数据产权、定价与监管等研究共识尚未形成,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度均有待提升。[创新/价值]对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研究特征和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开展数据要素市场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6.
信息质量视角下AIGC虚假信息问题及根源分析
莫祖英, 盘大清, 刘欢, 赵悦名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4
): 32-40. DOI:
10.13366/j.dik.2023.04.032
摘要
(
1353
)
PDF(pc)
(530KB)(
827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探讨AIGC中存在的各种虚假信息类型及其特征,对理解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减少AIGC中虚假信息的生成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设计/方法] 采用数据测试实验方法,立足于信息质量视角,通过采集AIGC系统一手的测试数据和收集二手的AIGC虚假信息来剖析AIGC虚假信息类型及特征;以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的信息生成过程为着力点,探析AIGC中虚假信息生成的根源。[结论/发现] AIGC虚假信息主要包括事实性虚假和幻觉性虚假两种类型,事实性虚假信息主要集中在数据错误、作者作品错误、客观事实错误、编程代码错误、机器翻译错误五个方面,而幻觉性虚假信息主要集中在虚假新闻事件、虚假学术信息、虚假健康信息和偏见与歧视方面;AIGC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与大规模语言模型、预训练数据集和人工标注三个要素有关。[创新/价值] 采用了数据测试实验方法,并辅以二手数据的收集,全面分析了各种AIGC虚假信息的类型,并根据生成机理与表现形式将其划分为事实性虚假信息和幻觉性虚假信息,为AIGC虚假信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7.
人智交互体验研究:为人本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新动力
姜婷婷, 许艳闰, 傅诗婷, 陆伟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
4
): 43-55. DOI:
10.13366/j.dik.2022.04.043
摘要
(
1270
)
PDF(pc)
(785KB)(
568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人智交互”和“人本人工智能”分别是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课题,组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本研究旨在以人智交互体验研究为切入口,帮助“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行为、用户体验等领域的学者思考如何发挥自身在用户研究和交互设计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推动人本人工智能的长期稳健发展。[研究设计/方法]对国外人智交互体验现有研究进行细致梳理,从中提取研究脉络和重要维度,并揭示其对于人本人工智能发展的作用。[结论/发现]量化人智协作中用户和人工智能这两大交互主体要素对交互体验的影响是当前基本研究思路,可解释性、隐私安全等人本人工智能重点问题已有所涉及,但总体上人智交互体验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创新/价值]初步构建了人智交互体验研究体系,在研究设计层面上提出了由交互主体、交互任务、交互环境、交互体验要素组成的核心框架,在研究主题层面上探索了包含人智协作、人智竞争、人智冲突和人智共生在内的重点方向,为未来开展人智交互体验研究提供了清晰指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8.
ChatGPT类生成式AI对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影响探析
龚芙蓉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5
): 97-106,156. DOI:
10.13366/j.dik.2023.05.097
摘要
(
1258
)
PDF(pc)
(449KB)(
916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ChatGPT类生成式AI对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为国内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的模式与案例,促进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本土化高校数字素养框架。[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证研究法,根据已有的数字素养五维度设计试卷,并基于知识内容、能力素养、情感价值三个维度对测试答案进行内容分析。[结论/发现]析出了人工智能视域下数字素养教育知识内容的四大特点,总结了人工智能工具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影响。[创新/价值]聚焦于人工智能工具对数字素养教育影响的细粒度分析,实现对多人同时利用ChatGPT类生成式AI工具进行数字素养学习的效果测试及结果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9.
AIGC时代的科研工作流:协同与AI赋能视角下的数字学术工具应用及其未来
王树义, 张庆薇, 张晋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5
): 28-38,126. DOI:
10.13366/j.dik.2023.05.028
摘要
(
1239
)
PDF(pc)
(417KB)(
166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协同能力”和“AI赋能”的视角,研究科研活动中软件工具的选择,并提出科研工作流构建的建议。[研究设计/方法]根据科研流程,通过网站与用户调研等方式,收集有关科研工具的信息,考虑功能特色和用户评价。以协同能力和AI赋能作为标准,对主流科研工具进行对比筛选。[结论/发现] 科研软件应用的协同能力存在显著不同,与AIGC技术结合的程度也有显著差异。通过对科研工具进行优选后所构造的科研工作流,可以在不同科研过程中、不同设备上和不同用户之间实现更为有效的协同,提升科研人员的知识管理与知识生产效率。[创新/价值]为科研人员的软件选择提供参考,促进更多优秀科研工具协同和AIGC能力的提升,以及科研活动整体效率的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0.
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全球进展与展望
张静蓓, 虞晨琳, 蔡迎春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3
): 15-26. DOI:
10.13366/j.dik.2024.03.015
摘要
(
1207
)
PDF(pc)
(392KB)(
520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和总结AI素养教育的全球发展现状与趋势,明晰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并以此提供优化策略。[研究设计/方法]以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等发布的政策文件、会议记录、研究论文等各种研究资料为基础探索AI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以采莓模式分析国内外29所高校在AI素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举措。[结论/发现] AI素养教育与AI教育存在明显的界限与联系。国际政策导向在推动AI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AI素养教育框架缺失。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实践的施教者主要是学院、学习发展中心和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教育内容涉及知识、技能、态度伦理价值观等方面。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需要制定与优化教育框架、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关键作用、实施多元化教育策略并基于KSAVE充实教育内容。[创新/价值]洞察AI素养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剖析高校AI素养教育的创新实践并以此提出优化策略,为高校AI素养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1.
数智时代的算法素养:内涵、范畴及未来展望
夏苏迪, 邓胜利, 付少雄, 赵海平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1
): 23-34. DOI:
10.13366/j.dik.2023.01.023
摘要
(
1206
)
PDF(pc)
(567KB)(
403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算法社会的来临对个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算法素养则有助于增强个人与算法交互的能力,为个体提升算法认知和技能、应对算法社会风险、强化算法源头治理开辟了新的路径。鉴于现有研究中的概念局限,算法素养的内涵及要素有待进一步剖析。[研究设计/方法]基于“以人为核心AI”思想和当今聚焦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立足多元主体视角界定算法素养的内涵及要素构成。[结论/发现]算法素养包括个体与算法交互的思维层面、态度层面和知识层面三个维度,且不同维度的构成要素因算法生产者、算法使用者和算法监管者等目标主体的改变而存在差异。未来可从理论研究、素养培育与算法治理三个方向深化算法素养的相关研究。[创新/价值]立足多元主体视角初步探索了算法素养的内涵,并针对算法生产者、算法使用者和算法监管者等多元主体提出了由思维、态度和知识层面组成的算法素养要素框架,为未来开展算法素养相关研究、加快全民算法素养提升、助力算法治理提供了清晰指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2.
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行动框架:基于AIGC事故报道文本的内容分析
朱禹, 陈关泽, 陆泳溶, 樊伟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4
): 41-51. DOI:
10.13366/j.dik.2023.04.041
摘要
(
1170
)
PDF(pc)
(431KB)(
775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突破性进展带来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爆炸式增长,不可避免地将人们置于信息过载、信息噪声、信息安全等的负面影响之下,使得社会信息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分析和探讨现有AIGC事故的特征属性,对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有参考借鉴作用。[研究设计/方法]基于AI事故数据库(AIID),以AIGC相关事故报道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析现有AIGC事故的类型、原因、损害对象和应对措施。[结论/发现] AIGC事故影响客体的多元性、波及范围的广泛性、潜在危害的复杂未知性,导致任何单一行动主体的资源和能力都无法有效应对危机,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行动主体形成“多元+协调+制衡”的治理参与模式,并在“情境-意识-行动”的行动框架下开展信息治理。[创新/价值]引入了AIID作为案例来源数据库,提供了关于现有AIGC事故相关细节的直观论证,并通过内容分析形成了AIGC事故分析三级类目框架。构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行动框架有助于从宏观视角促进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的探索和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3.
图情领域LDA主题模型应用研究进展述评
张东鑫, 张敏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
6
): 143-157. DOI:
10.13366/j.dik.2022.06.143
摘要
(
1108
)
PDF(pc)
(509KB)(
1569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系统归纳梳理LDA模型的应用过程与应用领域,为图情领域LDA模型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LISA、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为数据源,检索图情领域LDA模型的研究文献,通过内容分析构建了LDA模型应用研究分析框架,从模型应用过程的视角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地总结归纳。[结论/发现]研究发现,LDA主题模型研究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分析流程,已应用在主题探索、知识组织、学术评价、情感分析等很多领域,但是在应对大数据、多模态数据等复杂处理任务,提升建模结果的语义质量,扩展模型应用等方面还亟待加强。[创新/价值]基于LDA模型的应用过程,细致揭示了图情领域LDA模型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4.
数据要素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内涵、价值与应用
朱庆华, 王晰, 赵宇翔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2
): 13-17. DOI:
10.13366/j.dik.2024.02.013
摘要
(
1080
)
PDF(pc)
(259KB)(
1970
)
可视化
收藏
十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探讨医疗健康领域数据要素的本质、分类及其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医疗健康数据融合创新的关键策略,包括通过技术赋能医疗健康数据的采集,推动医疗健康数据的整合与标准化工作,促进医疗健康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以及加强对医疗健康数据的安全保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5.
社交机器人如何提升用户社会临场感? 表情包情感效价在人智对话交互中的作用
邓俊, 易欣妍, 傅诗婷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2
): 29-39. DOI:
10.13366/j.dik.2023.02.029
摘要
(
1029
)
PDF(pc)
(688KB)(
4710
)
可视化
收藏
[ 目的 / 意义 ] 在人智交互过程中,聊天机器人可以使用表情包传达文字不具备的社交线索以提升用户体验。揭示聊天机器人的表情包与文本情感效价一致性对用户社会临场感及社会化反应的影响,以提高社交机器人的拟人化程度,可促进未来人们对机器人服务的广泛接受与使用。[ 研究设计 / 方法 ] 构建人智交互受控实验环境,采取2(表情包情感效价:积极 / 消极)x2(文本情感效价:积极 / 消极)组内设计,共招募45名参与者完成与聊天机器人的4轮对话任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度量表情包与文本效价一致组与不一致组中的用户社会临场感与社会化反应。[ 结论 / 发现 ] 在人智交互过程中,当聊天机器人使用情感效价一致的表情包与文本时,用户的社会临场感比不一致组更强,并作出更积极的社会化反应,具体表现为更愿意接受聊天机器人的建议并对其产生更高的信任度、满意度和使用意愿。[ 创新 / 价值 ] 增强了视觉 - 语言多模态人智交互体验研究的理论基础,为优化人智交互设计决策流程作出了方法论贡献,并为社交机器人的对话形式设计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6.
全球视野下我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构建
黄如花, 石乐怡, 吴应强, 陈添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3
): 27-37. DOI:
10.13366/j.dik.2024.03.027
摘要
(
1023
)
PDF(pc)
(386KB)(
627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构建更具普适性、新颖性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研究设计/方法]参考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国际组织报告、国际标准、多个先行国家(地区)的政策、我国的国家战略需求、雇主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学术论文、全球知名企业动态和已开设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课程的内容,分析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构成及其依据。[结论/发现]我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由人工智能认知、人工智能技能、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伦理四大部分组成。[创新/价值]有别于国内同类成果主要依据学术论文析出的人工智能素养能力框架,整合多种来源的学术数据,构建出兼具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价值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7.
今天你上“小红书”了吗?在线社区用户信息分享的主题提取与动机分析
刘洋, 段宇杰, 张鑫, 董亦非, 胡秀英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110-120,145. DOI:
10.13366/j.dik.2024.04.110
摘要
(
977
)
PDF(pc)
(888KB)(
405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旨在定量分析小红书平台上用户分享内容的主题,以促进社交媒体平台的质量改善,推动社交平台健康发展。[研究设计/方法] 基于Censydiam动机分析模型,采用BERTopic主题提取方法,构建在线社区信息分享主题与动机研究框架。以小红书平台为研究对象,收集了3,688,942条用户信息,并对用户在不同主题下的信息分享动机进行了分析。[结论/发现] 小红书用户的信息分享主题主要包括生活经验、购物和食品三个方面。用户主要需求包括对社会群体的认同与归属感、融合沟通以及享乐与释放等方面。因此,平台应更注重与整体社交媒体环境的和谐性,保持一致的社交调性,以体现对用户群体的关怀和增强用户的归属感。[创新/价值] 以小红书在线社区的文本数据为基础,验证了研究框架的可行性,并为在线社区的分析和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8.
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李斯, 张皓珏, 陈一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6-13. DOI:
10.13366/j.dik.2024.04.006
摘要
(
960
)
PDF(pc)
(333KB)(
269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多层维度揭示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为“十五五”时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宏观数据与案例文本作为数据源,提取建设方式、空间营造、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形成概念和类型,归纳存在的问题。[结论/发现]我国以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为主体,在总分馆制基础上开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新建、改造和嵌入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建设方式,空间价值是核心价值,空间的变革带动了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变革。未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要与已有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深入衔接,同时形成错位发展;加强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价值]采用多源数据从宏观上揭示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提出面向“十五五”的发展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9.
生成式AI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媒介呈现与风险治理
张奎, 王秀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98-109. DOI:
10.13366/j.dik.2024.04.098
摘要
(
935
)
PDF(pc)
(442KB)(
643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生成式AI作为新兴媒介形态,对传统文化传播具有重塑媒介结构和社会情境的双重作用。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媒介呈现与风险治理,对于传统文化的智能媒介传播、中国特色数字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意义。[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参与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媒介学、符号学等理论,从媒介呈现、风险因素及风险治理三个维度探讨生成式AI在传统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结论/发现]生成式AI在媒介物质、媒介互动、媒介符号、媒介时间、媒介空间等方面对传统文化传播产生着复杂影响,存在着文化准确性、真实性及完整性不足,文化价值冲突与创造性降低,文化偏见与不平等,侵权与商业化过度等方面风险,这亟待监管机构、服务提供者、文化文物单位、使用者等多主体参与协同治理。[创新/价值]从生成式AI角度审视传统文化传播的理论逻辑,并提出风险因素及多方协同治理的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0.
数字包容:一项基于英文文献的研究综述
付熙雯, 黄思雅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4
): 99-110,121. DOI:
10.13366/j.dik.2023.04.099
摘要
(
889
)
PDF(pc)
(430KB)(
414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随着数字技术迭代发展,数字包容已成为数字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梳理英文文献中的数字包容研究脉络和研究成果,以期为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检索2010年到2022年1月1日期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英文文献106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文献进行整合和评价,揭示了这些研究的主题分布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发现]数字包容英文文献的研究主题集中于数字包容的内涵、数字包容的影响因素、数字包容实践的内容和效果、数字包容实践的反思和优化四个方面。现有研究存在数字包容内涵过度简化、发生机理模糊、效果研究缺乏以及提升路径可操作化不足等问题。建议国内学界立足本土实际,从多学科视角出发,深化对数字包容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创新/价值]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数字包容知识体系,为国内数字包容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1.
数字人文中的交互式可视化应用研究综述
李文琦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
5
): 42-55. DOI:
10.13366/j.dik.2022.05.042
摘要
(
881
)
PDF(pc)
(2339KB)(
209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交互式可视化在数字人文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对该领域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具有参考价值。[研究设计/方法]从数字人文领域的代表性期刊、会议及国内数字人文研究机构的主要成果中收集了50个交互式可视化研究及项目,结合已有可视化理论,应用归纳式编码构建分类分析框架。基于该框架从用户、数据、任务、视觉呈现和交互五个要素对所收集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结论/发现]当前研究尚缺乏对大众视角的GLAM数据可视化、人文数据集的建设、利用可视化辅助人文标注三个方向的关注;当前数字人文中交互式可视化设计的主要挑战是应对数据不确定性,以及提升面向大规模、多维度数据及复杂任务的交互式可视化的表现力和可用性。[创新/价值]揭示了交互式可视化在数字人文领域应用中关注的焦点和有待探索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2.
欧洲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刘晓娟, 谢瑞婷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2
): 117-130. DOI:
10.13366/j.dik.2023.02.117
摘要
(
858
)
PDF(pc)
(566KB)(
5515
)
可视化
收藏
[ 目的 / 意义 ] 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助力其跨越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调查欧洲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实践情况可为我国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开展提供参考。[ 研究设计 / 方法 ] 对欧洲近年来开展的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进行调研和分析,选取15个项目作为典型案例,从培训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提炼总结项目特点与实践经验。[ 结论 / 发现 ] 欧洲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具有多层次设计教学内容、聚焦数字化应用场景、重视互联网安全教育、开发在线教学平台、教学资料完备、教学设计规范、教学形式多样、提供适老化特色服务等特点。国内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需要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多机构合作,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加强教育教学内容的规划设计,丰富数字素养教育教学形式,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模式。[ 创新 / 价值 ] 从培训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欧洲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实践特点,有助于推进数字素养教育进程及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3.
推动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李国新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
5
): 6-11. DOI:
10.13366/j.dik.2022.05.006
摘要
(
853
)
PDF(pc)
(258KB)(
78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研究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探索,推动我国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研究设计/方法]在梳理我国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主要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含义、原则、意义与面临的问题,分析北京与上海两地的实践探索,指出新时期发展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划清几条界限。[结论/发现]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所必须,市场自发供给不足,由政府通过支持公共文化机构或市场主体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化强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开创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新局面是重要内容之一。[创新/价值]厘清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概念,提出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4.
学术论文创新性研究述评
魏绪秋, 申力旭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
4
): 68-79. DOI:
10.13366/j.dik.2022.04.068
摘要
(
846
)
PDF(pc)
(727KB)(
528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研究学术论文创新性有助于加快知识创新共享,促进创新突破或再创新,推动国家创新发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引导科学研究“重创新”。[研究设计/方法]从学术论文创新性相关概念辨析、学术论文创新性类型、学术论文创新性识别方法、学术论文创新性研究的应用四个维度阐述当前学术论文创新性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研究。[结果/结论]概述了学术论文创新性内涵、2种学术论文创新性类型及其关系,梳理了学术论文创新性识别的4种方法及学术论文创新性研究的应用,并指明学术论文创新性研究具有以下动态:(1)立足新时代科学评价,深化学术论文创新性理论研究,为遴选高质量学术论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借助新信息技术,综合识别学术论文创新性;(3)强化学术论文创新性研究应用,提升创新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创新/价值]多维度阐述学术论文创新性研究进展,以全面理解学术论文创新性,准确把握其发展动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5.
社交媒体APP用户的移动搜索行为研究:情境、策略与路径
梁少博, 陈韵怡, 任檐雨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
6
): 133-142. DOI:
10.13366/j.dik.2022.06.133
摘要
(
845
)
PDF(pc)
(970KB)(
844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搜索情境、搜索策略和行为路径三个方面探究用户使用社交媒体APP时的移动搜索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用户在社交媒体这一垂直类APP上的信息行为特征。[研究设计/方法]招募40名用户作为实验被试,通过结构化日志的方法,获取用户在20天内使用社交媒体APP移动搜索时的行为数据、情境信息等,揭示用户使用社交媒体APP进行移动搜索的行为特征。[结论/发现]用户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移动搜索的时长总体较短,搜索地点分布较为集中。在社交媒体使用情境下,用户的移动搜索任务以信息类为主,移动搜索动机的分布较为平均,不同搜索任务、搜索动机、搜索主题间存在不同的关联。社交媒体用户在初始搜索后,会发生继续搜索、分享搜索结果等行为,并伴随着APP交互路径的转移。[创新/价值]聚焦了用户在社交媒体APP上的搜索行为,是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化搜索行为研究的补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6.
大模型时代的社会科学,何去何从?
谢天, 邱林, 李雨曈, 罗殷, 刘盼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6
): 6-9,30. DOI:
10.13366/j.dik.2023.06.006
摘要
(
841
)
PDF(pc)
(266KB)(
1753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如GPT)对社会科学研究带来的革命性影响。首先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原理,而后举例并论述了大语言模型在文献综述、提出理论观点、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环节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的改变,最后提出了大语言模型将产生的新的研究范式与导向,以及社会科学研究者面临的新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7.
舆论场观点极化现象研究:成因、识别与应对策略
白云, 李白杨, 毛进, 李纲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
6
): 89-100. DOI:
10.13366/j.dik.2022.06.089
摘要
(
823
)
PDF(pc)
(499KB)(
706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舆论场的观点极化早已成为不断蔓延且加深的社会顽疾,加剧了群体对立与社会分裂的进程。因此,亟需从跨学科视角对极化现象开展研究。[研究设计/方法]本文对国内外观点极化研究领域文献进行细致梳理,从基础理论入手,利用指标和模型探究极化形成机制与发展脉络。[结论/发现]极化是个体、群体、系统性偏见叠加作用的结果,可以从内容特征和结构特征两个层面进行度量,基于偏见同化、结构平衡或特征扩散理论构建模型探究其内部机制;另外,极化现象的治理工作应从宏观制度规划角度出发,落实到具体的中观数字空间构建和微观干预手段实施。[创新/价值]构建了一个融合多领域视角与跨学科概念的“理论-指标-模型”研究体系,为开展舆论场极化研究提供明晰的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8.
加密数字货币恐怖融资监管:交易模式分析与异常实体识别
颜嘉麒, 王佳鑫, 毛谦昂, 严丹妮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
6
): 55-66. DOI:
10.13366/j.dik.2022.06.055
摘要
(
821
)
PDF(pc)
(1051KB)(
135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加密数字货币交易呈现出匿名性、全球性、成本低等特点,非常契合恐怖分子和犯罪团伙在全球范围内转移资金的需求。对加密数字货币交易进行有效监管已成为学术界、工业界和相关执法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设计/方法]依托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异常地址和交易模式,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判断比特币拥有者的实体身份。[结论/发现]通过对真实发生的比特币恐怖融资案例进行交易追踪与溯源,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加密数字货币交易中的恐怖融资实体,发现典型的恐怖组织资金转移交易模式。[创新/价值]本文通过对交易数据的挖掘分析研究数字货币的黑暗面,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监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9.
生成式智能出版的应用场景、风险挑战与调治路径
张新新, 黄如花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5
): 77-86,27. DOI:
10.13366/j.dik.2023.05.077
摘要
(
819
)
PDF(pc)
(429KB)(
97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ChatGPT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圈”催生了生成式智能出版新业态。围绕生成式智能出版进行多维探索,揭示其应用场景、风险挑战及调治路径。[研究设计/方法]立足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应用原理及其应用特征,探索生成式智能出版的应用场景、风险挑战和调治路径。[结论/发现]生成式智能出版的应用场景包括出版大数据与大规模语言模型、升维发展的智能知识服务,智能决策的出版领域智能机器人、生成式智能出版物、元宇宙出版新业态五类,面临数据来源和输出、学术伦理规范、核心价值坚守、人类职业的替代性等方面的挑战,并从调节和治理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调治路径。[创新/价值]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数智时代,探讨其对出版的赋能作用及其深层次影响,对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0.
文献视角下的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研究:特征、传播与治理
朱梦蝶, 付少雄, 郑德俊, 李杨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
5
): 131-143. DOI:
10.13366/j.dik.2022.05.131
摘要
(
787
)
PDF(pc)
(1817KB)(
430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对社交媒体中的健康谣言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剖析,有助于拓展健康信息学的研究视野,为健康谣言的科学治理提供参考借鉴。[研究设计/方法]将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相结合,在对健康谣言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以SSCI、SCI、PubMed、CSSCI、CSCD以及北大核心期刊相关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对2022年4月14日前发表的213篇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和总结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特征、传播和治理等方面研究。[结论/发现]研究揭示了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的特征、传播要素以及识别方法,最终构建出社交媒体健康谣言多主体协同治理框架。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健康谣言公共语料库、关注多模态健康谣言研究、重视“真实性被证实不为假”的健康谣言、揭示不同媒介健康谣言传播特性的差异、结合图情领域特色与优势的健康谣言研究等角度,对未来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研究进行展望。[创新/价值]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治理体系的背景下,通过对国内外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研究进行梳理,厘清了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1.
自由探索还是有组织科研: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内涵、类型与特点
曾粤亮, 司莉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4
): 81-91,51. DOI:
10.13366/j.dik.2023.04.081
摘要
(
776
)
PDF(pc)
(398KB)(
239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对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内涵、类型与特点进行剖析,为跨学科科研合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以更好地推动知识创新。[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调查法,对跨学科、跨学科研究、科研合作等概念进行辨析,提出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内涵,总结其类型与特点。[结论/发现]从组织结构与运行视角,根据合作动因与规模将当前科研环境中跨学科科研合作分为三大类型,即个体需求驱动的合作、科研项目联结的合作、跨学科研究实体组织的合作,三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实践场景。结合“有组织科研”的战略布局,在跨学科科研合作类型中,个体需求驱动的合作凸显自由探索的特点,是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的基础,而从组织管理与成效保障层面比较,以科研项目联结的合作和跨学科研究实体组织的合作更适应新时代复杂科学研究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价值]对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探析,为其深入研究和组织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数字反哺机制探析——以子代的视角
盛曼玉, 王俊, 朱茜茜, 张鹏翼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4
): 52-61. DOI:
10.13366/j.dik.2023.04.052
摘要
(
772
)
PDF(pc)
(386KB)(
375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将“信息学时刻”引入家庭场景中,致力于探究数字反哺机制,为弥合数字鸿沟、促进代际交流提供建议。[研究设计/方法]招募了20位大学生进行访谈,考察其教授父母使用数字技术的过程,并使用扎根理论进行分析。[结论/发现]揭示了数字反哺的触发机制、具体行为和结果,指出反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式。[创新/价值]不再局限于数字反哺的影响因素,而是深入探究数字反哺的过程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数字反哺机制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3.
中国特色图书馆学学科体系构建研究
柯平, 袁珍珍, 胡娟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
4
): 6-18. DOI:
10.13366/j.dik.2022.04.006
摘要
(
764
)
PDF(pc)
(754KB)(
81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通过阐明为什么构建、构建什么样的以及怎么样构建中国特色图书馆学学科体系,明晰未来我国图书馆学学科特色化发展的总体方向与具体举措。[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与网络调研、归纳与演绎等方法,系统梳理中国特色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内涵、实践机遇、内在需求、理论基础与创新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与分析中国特色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路径。[结论/发现]中国特色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本质是中国自主的图书馆学知识体系,其构建应在考量学科发展实践机遇与内在需求的前提下以我国既有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政策部署、理论研究与行业实践中涌现的特色主题,实现我国图书馆学理论实践的创造性转化与传承,并合理引进国外图书馆学先进成果,以科学理念构建中国特色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创新/价值] 辨明中国特色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内核并拓展其内涵与边界,激发我国图书馆学学科发展活力与生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4.
游戏化叙事视域下数字人文的叙事表达、媒介呈现与实践路径
刘珂, 刘芮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5
): 118-126. DOI:
10.13366/j.dik.2023.05.118
摘要
(
735
)
PDF(pc)
(480KB)(
330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基于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分析我国目前数字人文项目开发现状,探讨游戏化叙事对数字人文的驱动和变革作用及其应用于数字人文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法]在梳理游戏化叙事概念及其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叙事表达和媒介呈现两个维度总结目前在数字人文项目中体现的游戏化叙事理念。[结论/发现]提出数字人文游戏化叙事的实践路径,即挖掘特色文化基因、构建开放叙事文本、完善平台反馈机制、打造多元媒介矩阵。[创新/价值]游戏化叙事为数字人文项目开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可丰富现有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方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5.
聊天机器人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姚清晨, 黄璜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
5
): 144-156. DOI:
10.13366/j.dik.2022.05.144
摘要
(
724
)
PDF(pc)
(380KB)(
371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聊天机器人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公共部门采用,应用于各种治理场景,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了解新兴技术应用趋势,并为进一步探索提供研究借鉴。[研究设计/方法]首先进行文献调查,从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谷歌学术等数据库以及未名学术等网站中,收集与聊天机器人在公共部门应用相关的文章;然后用归纳法将当前公共部门应用聊天机器人相关研究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定义与分类、价值与限度、主要应用场景、影响因素与用户信任及其评估。[结论/发现]对于公共部门,聊天机器人具有一般性和特别性两个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存在技术和应用两个方面的限度,相关应用场景主要围绕公共信息服务与政民互动、政府数据开放与数据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等展开。聊天机器人的应用以及用户对聊天机器人的信任受到环境、组织、技术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相应的评估框架与测评指标也涉及效率、有效性和满意度等诸多方面。[创新/价值]多维度阐述公共部门应用聊天机器人研究进展,分析研究要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6.
我国图书情报学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发掘及发展轨迹探究——基于1992—2022年图书情报领域核心期刊论文的分析
沈思, 汤斌, 朱晓峰, 谢靖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
4
): 19-29. DOI:
10.13366/j.dik.2022.04.019
摘要
(
715
)
PDF(pc)
(1158KB)(
142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在学术思想和观点抽取及主题挖掘的基础上对图书情报领域学术思想和观点发展轨迹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不仅有助于从历时的角度梳理图书情报学的发展历程,而且有益于从微观视角探寻图书情报学所取得的成就。[研究设计/方法]基于1992—2022年间图书情报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对图书情报学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进行相应的界定和梳理;制定针对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的标注规范并完成人工标注,进而基于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自动抽取模型;而后结合主题模型,以时间为主序列,系统地探究图情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的发展轨迹。[结论/发现]图情学科各时段代表性学术思想主题有阮氏分类思想、目录学思想、引文分析、知识管理等,代表性学术观点主题有读者服务、认知情报学、学科馆员、舆情演化等。各时段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与该时段图书情报学科发展主题相呼应,一方面学术思想及其观点在学科发展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具有稳定性;另一方面新问题的出现又驱动其他学科思想和观点的引入以及新思想和新观点的产生,具有动态变化性。[创新/价值] 基于数据驱动的方式梳理图情领域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的发展,不仅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也为学者了解图书情报学的历史演变和未来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7.
机器学习算法在我国情报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影响——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视角
范昊, 李珊珊, 热孜亚 • 艾海提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
5
): 96-108. DOI:
10.13366/j.dik.2022.05.096
摘要
(
698
)
PDF(pc)
(744KB)(
237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回顾机器学习算法在情报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为相关学者更好地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解决情报学问题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CSSCI图情领域16种期刊为数据来源,编码文献应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名称,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算法应用的频次、时间分布、文献类型分布与研究领域分布特征,考察其对情报学研究的影响。[结论/发现]我国情报学领域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较早,自2016年起蓬勃发展;应用频次前5且呈现上升趋势的机器学习算法为:SVM、K-means、CNN、BERT、BiLSTM,主要应用于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与研究、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信息计量领域。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与情报学研究的生长、发展和扩张紧密关联,是矛盾解决的主要着力点、切入点和关键点。[创新/价值]系统总结我国情报学研究中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状况,并结合情报学发展进程揭示其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8.
数据信托的内涵、生成逻辑与实现路径——基于数据流通视角的分析
夏义堃, 管茜, 李纲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
5
): 109-119. DOI:
10.13366/j.dik.2022.05.109
摘要
(
697
)
PDF(pc)
(460KB)(
167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作为新兴的数据监管模式和数据资产管理方式,数据信托对于促进数据流通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在文献调研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据权利理论、流通理论、公共信托理论等多学科思维,多角度分析数据信托的内涵、现实意义、理论基础和实施路径。[结论/发现]数据信托作为新兴中介机构、新型数据关系和监管工具,蕴含价值与安全并重的学理内涵、实施公平透明的运行机制、建设可信的生态环境,破解了传统数据流通的主体活力不足、信任危机、空间收缩等问题。数据信托的健康发展需要数据法规体系、数据安全治理、信托运营规则、可信数据生态等要素的协同治理。[创新/价值]厘清了数据信托的内涵框架,从数据流通而非个人数据管理视角分析数据信托的监管效用和市场价值,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数据信托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9.
人智交互体验度量:受控实验的应用及启示
姜婷婷, 田慧溢, 许艳闰, 傅诗婷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
2
): 10-19. DOI:
10.13366/j.dik.2023.02.010
摘要
(
697
)
PDF(pc)
(725KB)(
2040
)
可视化
收藏
[ 目的 / 意义 ] 人智交互是人机交互领域的前沿课题,人智交互体验研究关注人类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和结果并探讨各要素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揭示受控实验这一重要方法在国外已有人智交互体验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将为未来人智交互体验实验研究的开展提供有力指引,从而推动人本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普及。[ 研究设计 / 方法 ] 采用系统性综述方法,收集了发表于2007年至2022年间的114篇国外人智交互体验实验研究文献,构建了包括实验样本、实验任务、实验材料、实验观测维度、数据分析方法这五个一级类目的编码表,基于该编码表对文献的实验设计部分开展内容分析。[ 结论 / 发现 ] 以往人智交互体验实验研究表现出实验样本抽样方式单一、实验材料可复用性低、客观的实验观测手段使用不足、实验任务前瞻性强等特点。[ 创新 / 价值 ] 聚焦于人智交互体验这一新兴研究方向,首次在研究方法层面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分析,贡献了一套完整的实验设计基本框架,有助于提升人智交互体验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40.
在线社区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识别方法研究
邓胜利, 汪璠, 王浩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2
): 28-38,149. DOI:
10.13366/j.dik.2024.02.028
摘要
(
692
)
PDF(pc)
(545KB)(
71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对在线社区造成一定程度的AI信息污染,研究多种AIGC识别方法对防范快速进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首先在以新浪微博54个大类主题为主的多个在线社区平台中构建了HAC数据集,其中包含100,873条分别由人类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撰写的信息;然后探究当前6个主流深度学习和7个机器学习方法是否能识别在线社区中的信息是由人类还是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所撰写;最后提出了一种BEM-RCNN方法进一步提高AIGC的识别精度。[结论/发现]从构建的数据集中可以看出,生成式人工智具有强大的“类人表达”,能够模拟人类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和回复内容。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准确度达到96.4%,能够很好地识别在线社区上的内容是由人类还是AI撰写。在精度、召回率、F1-值和准确度上均优于BERT、ERNIE、TextRNN等其他13种主流的方法,验证了其性能优势。同时,大量探究实验也证明了当前主流的机器学习方法虽然精度低于此方法,但是也能够识别部分AIGC。[创新/价值]使用多种方法去识别社交媒体上的AIGC,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社交媒体平台造成的信息污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