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图情领域LDA主题模型应用研究进展述评
    张东鑫, 张敏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6): 143-157.   DOI: 10.13366/j.dik.2022.06.143
    摘要929)      PDF(pc) (509KB)(11304)    收藏
    [目的/意义]系统归纳梳理LDA模型的应用过程与应用领域,为图情领域LDA模型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LISA、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为数据源,检索图情领域LDA模型的研究文献,通过内容分析构建了LDA模型应用研究分析框架,从模型应用过程的视角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地总结归纳。[结论/发现]研究发现,LDA主题模型研究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分析流程,已应用在主题探索、知识组织、学术评价、情感分析等很多领域,但是在应对大数据、多模态数据等复杂处理任务,提升建模结果的语义质量,扩展模型应用等方面还亟待加强。[创新/价值]基于LDA模型的应用过程,细致揭示了图情领域LDA模型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技术特征与形态演进
    李白杨, 白云, 詹希旎, 李纲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1): 66-74.   DOI: 10.13366/j.dik.2023.01.066
    摘要4815)      PDF(pc) (465KB)(10742)    收藏
    [目的/意义]多模态内容的富集涌现推动着技术模型的更新迭代。探讨和理解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挑战与机遇,对AIGC未来的应用拓展和场景落地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设计/方法]立足于互联网的演化发展,从网络形态演进、内容生产、人机交互模式、网络资源组织四个层面梳理了AIGC发展的基础条件。以数据赋值、模型赋智、空间赋能三个维度为着力点,分别探讨了AIGC的技术特征、技术要素和发展阶段。[结论/发现] AIGC与技术算法的融合应用,为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带来了实质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信息组织、数据资产管理、用户研究和信息伦理四个角度。[创新/价值]信息资源加持下的AIGC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为整个内容生态和创作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尝试。分析其要素、特征和影响,有助于促进AIGC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信息质量视角下AIGC虚假信息问题及根源分析
    莫祖英, 盘大清, 刘欢, 赵悦名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4): 32-40.   DOI: 10.13366/j.dik.2023.04.032
    摘要1158)      PDF(pc) (530KB)(7390)    收藏
    [目的/意义] 探讨AIGC中存在的各种虚假信息类型及其特征,对理解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减少AIGC中虚假信息的生成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设计/方法] 采用数据测试实验方法,立足于信息质量视角,通过采集AIGC系统一手的测试数据和收集二手的AIGC虚假信息来剖析AIGC虚假信息类型及特征;以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的信息生成过程为着力点,探析AIGC中虚假信息生成的根源。[结论/发现] AIGC虚假信息主要包括事实性虚假和幻觉性虚假两种类型,事实性虚假信息主要集中在数据错误、作者作品错误、客观事实错误、编程代码错误、机器翻译错误五个方面,而幻觉性虚假信息主要集中在虚假新闻事件、虚假学术信息、虚假健康信息和偏见与歧视方面;AIGC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与大规模语言模型、预训练数据集和人工标注三个要素有关。[创新/价值] 采用了数据测试实验方法,并辅以二手数据的收集,全面分析了各种AIGC虚假信息的类型,并根据生成机理与表现形式将其划分为事实性虚假信息和幻觉性虚假信息,为AIGC虚假信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行动框架:基于AIGC事故报道文本的内容分析
    朱禹, 陈关泽, 陆泳溶, 樊伟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4): 41-51.   DOI: 10.13366/j.dik.2023.04.041
    摘要992)      PDF(pc) (431KB)(6658)    收藏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突破性进展带来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爆炸式增长,不可避免地将人们置于信息过载、信息噪声、信息安全等的负面影响之下,使得社会信息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分析和探讨现有AIGC事故的特征属性,对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有参考借鉴作用。[研究设计/方法]基于AI事故数据库(AIID),以AIGC相关事故报道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析现有AIGC事故的类型、原因、损害对象和应对措施。[结论/发现] AIGC事故影响客体的多元性、波及范围的广泛性、潜在危害的复杂未知性,导致任何单一行动主体的资源和能力都无法有效应对危机,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行动主体形成“多元+协调+制衡”的治理参与模式,并在“情境-意识-行动”的行动框架下开展信息治理。[创新/价值]引入了AIID作为案例来源数据库,提供了关于现有AIGC事故相关细节的直观论证,并通过内容分析形成了AIGC事故分析三级类目框架。构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行动框架有助于从宏观视角促进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的探索和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情感视角下的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史伟, 薛广聪, 何绍义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1): 105-118.   DOI: 10.13366/j.dik.2022.01.105
    摘要1598)      PDF(pc) (1808KB)(6064)    收藏
    [目的/意义]基于情感视角对国内外网络舆情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旨在帮助相关领域学者了解其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为未来进一步的拓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研究设计/方法]运用词云、CiteSpace对该领域文献数量、关键词、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网络舆情情感分类、情感演化、情感预测和网络舆情治理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对比。[结论/发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和整理,综述了情感视角下的网络舆情研究情况,总结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创新/价值]从网络舆情情感分析的不同阶段对国内外网络舆情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研究要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开展网络舆情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研究进展:系统性文献综述
    王雪, 夏义堃, 裴雷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6): 117-128.   DOI: 10.13366/j.dik.2023.06.117
    摘要1200)      PDF(pc) (402KB)(5992)    收藏
    [目的/意义]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文献研究的系统梳理有助于深入理解数据要素市场的结构组成与运行框架,把握其关键问题与主要观点,并揭示当前研究进展与薄弱环节,为加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数据要素市场主题相关文献为分析对象,基于关键词共现及其时间聚类,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和数据交易机构发展的主要观点。[结论/发现]“数据要素市场”是国内外学术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聚焦于数据要素概念体系、数据要素市场运行以及数据交易平台等核心问题,总体上仍处于研究的起步探索阶段,围绕数据产权、定价与监管等研究共识尚未形成,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度均有待提升。[创新/价值]对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研究特征和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开展数据要素市场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
    陆伟, 刘家伟, 马永强, 程齐凯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2): 6-9.   DOI: 10.13366/j.dik.2023.02.006
    摘要2692)      PDF(pc) (291KB)(5934)    收藏
    OpenAI 发布的新一代对话型语言模型――ChatGPT,展现了自然流畅的对话能力。原本被认为不太可能的通用人工智能曙光重现。以 ChatGPT 为代表的大模型是数智时代的典型技术和应用创新。面对 ChatGPT 强大的信息加工、荟萃、整合和生成能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机遇与挑战同在。ChatGPT 在信息资源管理支撑算法与技术、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信息治理、内容安全与评价、人机智能交互与协同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数智时代,人工智能大模型飞速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此保持密切关注。依托以 ChatGPT 为代表的大模型,通过学科技术应用范式转换、理论方法创新、治理变革,可以进一步夯实信息资源支撑“四个面向”的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舆论场观点极化现象研究:成因、识别与应对策略
    白云, 李白杨, 毛进, 李纲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6): 89-100.   DOI: 10.13366/j.dik.2022.06.089
    摘要630)      PDF(pc) (499KB)(5803)    收藏
    [目的/意义]舆论场的观点极化早已成为不断蔓延且加深的社会顽疾,加剧了群体对立与社会分裂的进程。因此,亟需从跨学科视角对极化现象开展研究。[研究设计/方法]本文对国内外观点极化研究领域文献进行细致梳理,从基础理论入手,利用指标和模型探究极化形成机制与发展脉络。[结论/发现]极化是个体、群体、系统性偏见叠加作用的结果,可以从内容特征和结构特征两个层面进行度量,基于偏见同化、结构平衡或特征扩散理论构建模型探究其内部机制;另外,极化现象的治理工作应从宏观制度规划角度出发,落实到具体的中观数字空间构建和微观干预手段实施。[创新/价值]构建了一个融合多领域视角与跨学科概念的“理论-指标-模型”研究体系,为开展舆论场极化研究提供明晰的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政务智能问答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问题编制
    王芳, 魏中瀚, 连芷萱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6): 98-111.   DOI: 10.13366/j.dik.2023.06.098
    摘要509)      PDF(pc) (439KB)(5605)    收藏
    [目的/意义]智能问答系统正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设施。通过评价可以促进政务智能问答系统建设,降低用户行政负担。[研究设计/方法]基于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构建政务智能问答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调查和AHP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根据政务热点咨询问题编制了与问题解决质量维度配套的测试问题集;对我国30个省级政府网站智能问答系统进行了实际测评。[结论/发现]政务智能问答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包含问题解决质量、服务交互质量、基础建设质量3个维度以及高频问题解答率、同义问题解答率、交互次数等18个细化指标;测试题集包括高频、同义、错误、省略、英文五大类问题。实际评价证明了指标体系和测试题集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创新/价值]从降低行政负担视角出发构建政务智能问答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文本挖掘技术构建测评问题集,并通过实际测评证明其可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ChatGPT类生成式AI对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影响探析
    龚芙蓉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5): 97-106,156.   DOI: 10.13366/j.dik.2023.05.097
    摘要1121)      PDF(pc) (449KB)(5315)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ChatGPT类生成式AI对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为国内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的模式与案例,促进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本土化高校数字素养框架。[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证研究法,根据已有的数字素养五维度设计试卷,并基于知识内容、能力素养、情感价值三个维度对测试答案进行内容分析。[结论/发现]析出了人工智能视域下数字素养教育知识内容的四大特点,总结了人工智能工具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影响。[创新/价值]聚焦于人工智能工具对数字素养教育影响的细粒度分析,实现对多人同时利用ChatGPT类生成式AI工具进行数字素养学习的效果测试及结果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政策文本研究:从内容计算到功能理解
    胡吉明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4): 145-152.   DOI: 10.13366/j.dik.2023.04.145
    摘要556)      PDF(pc) (331KB)(5221)    收藏
    [目的/意义]从内容挖掘的角度总结与提炼政策文本研究的主题与方向,把握政策文本研究趋势并推动创新。[研究设计/方法]主要以国内外研究论文为分析对象,采用系统性综述方法阐释政策文本领域的研究进展,经评析后展望其后续发展重点。[结论/发现]在多学科融合的政策量化与信息学研究推动下,政策文本研究的计算科学体系逐渐形成,在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支撑下,政策文本计算和语义挖掘研究不断深入,进一步延伸至其文本功能理解和推理等方向,体现出理论、方法和技术多层面支撑的研究体系,其内在逻辑和社会应用的研究将得到加强。[创新/价值]梳理和归纳了文本内容层面的政策研究,指出了当前政策文本研究的主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丰富了政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数据挖掘在健康医疗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王若佳,魏思仪,赵怡然,王继民
    图书情报知识    2018, 0 (5): 114-123.   DOI: 10.13366/j.dik.2018.05.114
    摘要2753)      PDF(pc) (1114KB)(5165)    收藏

    健康医疗领域的数据挖掘与知识服务已成为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需求之一,数据挖掘作为知识提取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文章首先对数据挖掘常用于健康医疗领域的模型与算法进行了梳理与说明;然后分别综述了该技术在辅助完成医疗任务、合理管理医疗资源、改进健康信息服务三大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归纳了每方面涉及到的细分应用领域、算法及代表性论文;此外,数据挖掘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局限和问题也不容忽视,文章按照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算法选择和结果评估的顺序对现有研究中提到的不足进行总结;最后,提出了数据来源多样化,电子病历挖掘语义化,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共同发展的三个未来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数智融合环境下AIGC的场景化应用与发展机遇
    詹希旎, 李白杨, 孙建军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1): 75-85.   DOI: 10.13366/j.dik.2023.01.075
    摘要2165)      PDF(pc) (687KB)(4614)    收藏
    [目的/意义]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正推动着虚实融生趋势下内容创作的范式转化,对数智融合环境中AIGC应用场景和发展机遇的探索有助于促进AI技术的高效赋能和内容生态的价值实现。[研究设计/方法] 着眼于AIGC的发展历程,从内容发展、概念类比和技术发展三个角度系统梳理AIGC的概念内涵。围绕生活场景、服务场景、文娱场景、科技场景和商业场景五大应用场景的自有特征,探析AIGC的交互形态和互动模式。[结论/发现] AIGC的技术基础是数字科技的更新迭代,建构理念是创作空间的扩容增益,但其本质特征还是内容生态的创新发展。整体来看AIGC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基于群体智能的内容共生、基于数智融合的能力升维和基于增量市场的价值共创三个层面。[创新/价值] 随着底层技术和算法模型的突破性发展,AI催生的内容蓝海正在从辅助协作和降本提效向智能创作和增值创造扩散,为数智逻辑下的内容生态带来了全新的创作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人智交互体验研究:为人本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新动力
    姜婷婷, 许艳闰, 傅诗婷, 陆伟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4): 43-55.   DOI: 10.13366/j.dik.2022.04.043
    摘要1102)      PDF(pc) (785KB)(4549)    收藏
    [目的/意义] “人智交互”和“人本人工智能”分别是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课题,组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本研究旨在以人智交互体验研究为切入口,帮助“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行为、用户体验等领域的学者思考如何发挥自身在用户研究和交互设计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推动人本人工智能的长期稳健发展。[研究设计/方法]对国外人智交互体验现有研究进行细致梳理,从中提取研究脉络和重要维度,并揭示其对于人本人工智能发展的作用。[结论/发现]量化人智协作中用户和人工智能这两大交互主体要素对交互体验的影响是当前基本研究思路,可解释性、隐私安全等人本人工智能重点问题已有所涉及,但总体上人智交互体验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创新/价值]初步构建了人智交互体验研究体系,在研究设计层面上提出了由交互主体、交互任务、交互环境、交互体验要素组成的核心框架,在研究主题层面上探索了包含人智协作、人智竞争、人智冲突和人智共生在内的重点方向,为未来开展人智交互体验研究提供了清晰指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全球视野下我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构建
    黄如花, 石乐怡, 吴应强, 陈添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3): 27-37.   DOI: 10.13366/j.dik.2024.03.027
    摘要719)      PDF(pc) (386KB)(4540)    收藏
    [目的/意义]构建更具普适性、新颖性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研究设计/方法]参考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国际组织报告、国际标准、多个先行国家(地区)的政策、我国的国家战略需求、雇主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学术论文、全球知名企业动态和已开设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课程的内容,分析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构成及其依据。[结论/发现]我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由人工智能认知、人工智能技能、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伦理四大部分组成。[创新/价值]有别于国内同类成果主要依据学术论文析出的人工智能素养能力框架,整合多种来源的学术数据,构建出兼具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价值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学术论文创新性研究述评
    魏绪秋, 申力旭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4): 68-79.   DOI: 10.13366/j.dik.2022.04.068
    摘要712)      PDF(pc) (727KB)(4397)    收藏
    [目的/意义]研究学术论文创新性有助于加快知识创新共享,促进创新突破或再创新,推动国家创新发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引导科学研究“重创新”。[研究设计/方法]从学术论文创新性相关概念辨析、学术论文创新性类型、学术论文创新性识别方法、学术论文创新性研究的应用四个维度阐述当前学术论文创新性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研究。[结果/结论]概述了学术论文创新性内涵、2种学术论文创新性类型及其关系,梳理了学术论文创新性识别的4种方法及学术论文创新性研究的应用,并指明学术论文创新性研究具有以下动态:(1)立足新时代科学评价,深化学术论文创新性理论研究,为遴选高质量学术论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借助新信息技术,综合识别学术论文创新性;(3)强化学术论文创新性研究应用,提升创新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创新/价值]多维度阐述学术论文创新性研究进展,以全面理解学术论文创新性,准确把握其发展动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从功能融合到社会交互:国内外学术社交网络研究进展
    严炜炜, 刘倩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1): 95-104.   DOI: 10.13366/j.dik.2022.01.095
    摘要924)      PDF(pc) (388KB)(4349)    收藏
    [目的/意义]学术社交网络实现了学术资源与社交媒体的有机融合,也适应了学者们的社会化科研交互需求。对该领域研究最新进展的全面梳理与归纳,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学术社交网络研究现状与趋势,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研究设计/方法]在对学术社交网络的概念进行重新梳理和清晰界定基础上,通过收集、阅读、归纳国内外以学术社交网络为研究对象的292篇学术文献,归纳整理其研究内容并揭示研究进展。[结论/发现]相关研究主要从呈现主体(平台)和服务客体(用户)两个角度开展,平台的研究集中于平台基础功能融合与比较、特色推荐功能与系统、功能指标与评价效用、对相关学术活动的影响;用户的研究则包括用户使用动机及影响因素、基础参与程度及差异、深层利用与社会交互;而在指标应用、平台比较、用户群体差异和行为规律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创新/价值]从平台功能融合到用户社会交互行为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社交网络的研究进展,为平台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等提供针对性的参考和后续研究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社交媒体APP用户的移动搜索行为研究:情境、策略与路径
    梁少博, 陈韵怡, 任檐雨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6): 133-142.   DOI: 10.13366/j.dik.2022.06.133
    摘要663)      PDF(pc) (970KB)(4170)    收藏
    [目的/意义]从搜索情境、搜索策略和行为路径三个方面探究用户使用社交媒体APP时的移动搜索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用户在社交媒体这一垂直类APP上的信息行为特征。[研究设计/方法]招募40名用户作为实验被试,通过结构化日志的方法,获取用户在20天内使用社交媒体APP移动搜索时的行为数据、情境信息等,揭示用户使用社交媒体APP进行移动搜索的行为特征。[结论/发现]用户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移动搜索的时长总体较短,搜索地点分布较为集中。在社交媒体使用情境下,用户的移动搜索任务以信息类为主,移动搜索动机的分布较为平均,不同搜索任务、搜索动机、搜索主题间存在不同的关联。社交媒体用户在初始搜索后,会发生继续搜索、分享搜索结果等行为,并伴随着APP交互路径的转移。[创新/价值]聚焦了用户在社交媒体APP上的搜索行为,是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化搜索行为研究的补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全球进展与展望
    张静蓓, 虞晨琳, 蔡迎春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3): 15-26.   DOI: 10.13366/j.dik.2024.03.015
    摘要892)      PDF(pc) (392KB)(4055)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和总结AI素养教育的全球发展现状与趋势,明晰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并以此提供优化策略。[研究设计/方法]以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等发布的政策文件、会议记录、研究论文等各种研究资料为基础探索AI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以采莓模式分析国内外29所高校在AI素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举措。[结论/发现] AI素养教育与AI教育存在明显的界限与联系。国际政策导向在推动AI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AI素养教育框架缺失。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实践的施教者主要是学院、学习发展中心和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教育内容涉及知识、技能、态度伦理价值观等方面。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需要制定与优化教育框架、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关键作用、实施多元化教育策略并基于KSAVE充实教育内容。[创新/价值]洞察AI素养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剖析高校AI素养教育的创新实践并以此提出优化策略,为高校AI素养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知识重组与场景再构:面向数字资源管理的元宇宙
    向安玲, 高爽, 彭影彤, 沈阳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1): 30-38.   DOI: 10.13366/j.dik.2022.01.030
    摘要1568)      PDF(pc) (425KB)(3992)    收藏
    [目的/意义]对元宇宙背景下数字资源管理的应用场景、技术路径与潜在风险进行探讨,以期为数字资源多模态融合、可视呈现、交互操作、版权管理、价值转化等流程提供借鉴参考。[研究设计/方法] 结合元宇宙的时空延展性、人机融合性、经济增值性,基于数字孪生、拓展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底座,从多源聚类、资源标引、知识重组、发布共享和交互操作等环节,通过质性分析方法探索元宇宙与数字资源管理的融合可能性。[结论/发现]元宇宙与数字资源管理的融合应用可分为数字孪生、虚拟原生和虚实相融三大阶段,其中基于语义本体的多模态知识重组、基于知识图谱与事理图谱的孪生化场景构建、基于虚实界面的人机交互操作和基于NFR/NFT的虚实价值转化是四大关键环节。[创新/价值]从元宇宙技术发展和组织特性出发,结合数字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梳理了技术融合点和潜在应用场景,为相关图情机构数据化、虚拟化、智慧化转型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欧洲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刘晓娟, 谢瑞婷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2): 117-130.   DOI: 10.13366/j.dik.2023.02.117
    摘要713)      PDF(pc) (566KB)(3911)    收藏
    [ 目的 / 意义 ] 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助力其跨越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调查欧洲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实践情况可为我国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开展提供参考。[ 研究设计 / 方法 ] 对欧洲近年来开展的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进行调研和分析,选取15个项目作为典型案例,从培训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提炼总结项目特点与实践经验。[ 结论 / 发现 ] 欧洲老年人数字素养项目具有多层次设计教学内容、聚焦数字化应用场景、重视互联网安全教育、开发在线教学平台、教学资料完备、教学设计规范、教学形式多样、提供适老化特色服务等特点。国内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需要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多机构合作,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加强教育教学内容的规划设计,丰富数字素养教育教学形式,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模式。[ 创新 / 价值 ] 从培训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欧洲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实践特点,有助于推进数字素养教育进程及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社交机器人如何提升用户社会临场感? 表情包情感效价在人智对话交互中的作用
    邓俊, 易欣妍, 傅诗婷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2): 29-39.   DOI: 10.13366/j.dik.2023.02.029
    摘要903)      PDF(pc) (688KB)(3790)    收藏
    [ 目的 / 意义 ] 在人智交互过程中,聊天机器人可以使用表情包传达文字不具备的社交线索以提升用户体验。揭示聊天机器人的表情包与文本情感效价一致性对用户社会临场感及社会化反应的影响,以提高社交机器人的拟人化程度,可促进未来人们对机器人服务的广泛接受与使用。[ 研究设计 / 方法 ] 构建人智交互受控实验环境,采取2(表情包情感效价:积极 / 消极)x2(文本情感效价:积极 / 消极)组内设计,共招募45名参与者完成与聊天机器人的4轮对话任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度量表情包与文本效价一致组与不一致组中的用户社会临场感与社会化反应。[ 结论 / 发现 ] 在人智交互过程中,当聊天机器人使用情感效价一致的表情包与文本时,用户的社会临场感比不一致组更强,并作出更积极的社会化反应,具体表现为更愿意接受聊天机器人的建议并对其产生更高的信任度、满意度和使用意愿。[ 创新 / 价值 ] 增强了视觉 - 语言多模态人智交互体验研究的理论基础,为优化人智交互设计决策流程作出了方法论贡献,并为社交机器人的对话形式设计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高校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多维分析
    周琼, 徐亚苹, 蔡迎春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3): 38-48.   DOI: 10.13366/j.dik.2024.03.038
    摘要1082)      PDF(pc) (375KB)(3745)    收藏
    [目的/意义]深入研究大学生AI素养能力现状以及其与实际应用、态度、兴趣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在AI时代培养学生拥有良好AI素养的可行性与举措,为推动AI素养教育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了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现状以及其与教育培训背景、实际应用经验、态度和兴趣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设计强调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学生AI素养水平的关键性作用,并多角度考察了教育培训、学科背景、态度、兴趣等因素对AI素养的影响。[结论/发现]在数字化时代,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实际使用AI技术或产品,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全面提升其在AI素养方面的水平。此外,学生的积极态度、兴趣与AI素养之间呈正相关性关系。[创新/价值]为高校学生AI素养水平测量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量表,并验证了影响AI素养水平高低的因素。为未来深入探讨AI实际使用与理论学习之间关系、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框架提供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多视角数据驱动的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画像构建模型研究
    陈烨, 陈天雨, 董庆兴
    图书情报知识    2019, 0 (5): 64-72.   DOI: 10.13366/j.dik.2019.05.064
    摘要666)      PDF(pc) (1081KB)(3617)    收藏
    [目的/意义]聚焦社会化问答平台,探索多视角数据驱动的用户画像构建框架和方法,旨在更全面、准确地理解用户,进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精准的信息服务。[研究设计/方法]根据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数据的特点,从数据挖掘和本体论的视角厘清用户数据与用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多视角数据驱动的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画像构建模型。 [结论/发现] 该模型包括了用户数据获取、属性沙盒搭建、用户画像实现和用户画像应用等环节,在用户画像实现过程中主要涉及用户画像生成与用户画像更新两个关键环节。[创新/价值]建立了多视角用户数据与用户之间的对应关系,阐述了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画像的构建框架与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生成式AI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媒介呈现与风险治理
    张奎, 王秀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4): 98-109.   DOI: 10.13366/j.dik.2024.04.098
    摘要715)      PDF(pc) (442KB)(3595)    收藏
    [目的/意义]生成式AI作为新兴媒介形态,对传统文化传播具有重塑媒介结构和社会情境的双重作用。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媒介呈现与风险治理,对于传统文化的智能媒介传播、中国特色数字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意义。[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参与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媒介学、符号学等理论,从媒介呈现、风险因素及风险治理三个维度探讨生成式AI在传统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结论/发现]生成式AI在媒介物质、媒介互动、媒介符号、媒介时间、媒介空间等方面对传统文化传播产生着复杂影响,存在着文化准确性、真实性及完整性不足,文化价值冲突与创造性降低,文化偏见与不平等,侵权与商业化过度等方面风险,这亟待监管机构、服务提供者、文化文物单位、使用者等多主体参与协同治理。[创新/价值]从生成式AI角度审视传统文化传播的理论逻辑,并提出风险因素及多方协同治理的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窄化的信息世界: 国外信息茧房、选择性接触与回音室研究进展
    姜婷婷, 许艳闰
    图书情报知识    2021, 38 (5): 134-144.   DOI: 10.13366/j.dik.2021.05.134
    摘要1836)      PDF(pc) (1219KB)(3517)    收藏
    [目的/意义]信息茧房和回音室都是由个体自身的心理倾向导致外界异质信息无法进入的不利后果,即人们的信息行为不断固化、信息视野不断窄化。本研究旨在揭示国外相关研究现状,探讨未来研究思路与发展趋势。[研究设计/方法]针对信息茧房和回音室两个主题分别开展系统性综述,但鉴于前者实证研究的空白,因而代之以关联密切的选择性接触研究作为综述对象。[结论/发现] 选择性接触研究主要围绕政治和健康相关的社会问题展开;回音室研究识别了政治、科学/阴谋、健康、政策、学术等不同类型的回音室,但也有观点认为回音室不存在。信息茧房、选择性接触和回音室都是对特定的信息或人进行趋近/回避的总体行为模式,而以往研究对该行为模式的观测仅考虑了态度的认知维度,忽略了情感和意图维度,且并未落脚到与倾向性信息选择相关的单次行为事件,这不利于总体行为模式的改变。[创新/价值]首次对国外信息茧房/选择性接触和回音室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明确了三个概念的内涵与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窄化的信息世界”,强调其核心为选择性趋近/回避的信息获取行为模式,为未来探讨信息世界窄化问题提供了清晰系统的研究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间跨学科模式研究
    吕冬晴,谢娟,成颖,柯青
    图书情报知识    2018, 0 (6): 37-49.   DOI: 10.13366/j.dik.2018.06.037
    摘要851)      PDF(pc) (1890KB)(3488)    收藏

    为探索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总体跨学科模式及其演化规律,本文收集了CSSCI收录的1999—2009年23个学科的所有来源文献,及其参考文献与施引文献,采用RDI、SCI和CDI三个指标分别对观测学科的知识输入、知识内化和知识输出三个维度的跨学科性进行测度,通过聚类分析完成了跨学科模式的识别。研究表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总体上表现为“内聚型”、“收敛型”、“平衡型”以及“开放型”四类跨学科模式;在历时分析中还出现了“偏倚型”和“发展型”两类特殊的跨学科模式;随时间推移,各学科的跨学科演化模式呈现出“低平模式”、“高平模式”、“剧烈波动”和“均衡波动”四类。作为跨学科模式的应用,论文扼要讨论了其对于学科建设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数字包容:一项基于英文文献的研究综述
    付熙雯, 黄思雅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4): 99-110,121.   DOI: 10.13366/j.dik.2023.04.099
    摘要749)      PDF(pc) (430KB)(3428)    收藏
    [目的/意义] 随着数字技术迭代发展,数字包容已成为数字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梳理英文文献中的数字包容研究脉络和研究成果,以期为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检索2010年到2022年1月1日期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英文文献106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文献进行整合和评价,揭示了这些研究的主题分布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发现]数字包容英文文献的研究主题集中于数字包容的内涵、数字包容的影响因素、数字包容实践的内容和效果、数字包容实践的反思和优化四个方面。现有研究存在数字包容内涵过度简化、发生机理模糊、效果研究缺乏以及提升路径可操作化不足等问题。建议国内学界立足本土实际,从多学科视角出发,深化对数字包容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创新/价值]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数字包容知识体系,为国内数字包容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数智时代的算法素养:内涵、范畴及未来展望
    夏苏迪, 邓胜利, 付少雄, 赵海平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1): 23-34.   DOI: 10.13366/j.dik.2023.01.023
    摘要1068)      PDF(pc) (567KB)(3393)    收藏
    [目的/意义]算法社会的来临对个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算法素养则有助于增强个人与算法交互的能力,为个体提升算法认知和技能、应对算法社会风险、强化算法源头治理开辟了新的路径。鉴于现有研究中的概念局限,算法素养的内涵及要素有待进一步剖析。[研究设计/方法]基于“以人为核心AI”思想和当今聚焦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立足多元主体视角界定算法素养的内涵及要素构成。[结论/发现]算法素养包括个体与算法交互的思维层面、态度层面和知识层面三个维度,且不同维度的构成要素因算法生产者、算法使用者和算法监管者等目标主体的改变而存在差异。未来可从理论研究、素养培育与算法治理三个方向深化算法素养的相关研究。[创新/价值]立足多元主体视角初步探索了算法素养的内涵,并针对算法生产者、算法使用者和算法监管者等多元主体提出了由思维、态度和知识层面组成的算法素养要素框架,为未来开展算法素养相关研究、加快全民算法素养提升、助力算法治理提供了清晰指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文献视角下的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研究:特征、传播与治理
    朱梦蝶, 付少雄, 郑德俊, 李杨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5): 131-143.   DOI: 10.13366/j.dik.2022.05.131
    摘要668)      PDF(pc) (1817KB)(3257)    收藏
     [目的/意义]对社交媒体中的健康谣言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剖析,有助于拓展健康信息学的研究视野,为健康谣言的科学治理提供参考借鉴。[研究设计/方法]将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相结合,在对健康谣言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以SSCI、SCI、PubMed、CSSCI、CSCD以及北大核心期刊相关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对2022年4月14日前发表的213篇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和总结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特征、传播和治理等方面研究。[结论/发现]研究揭示了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的特征、传播要素以及识别方法,最终构建出社交媒体健康谣言多主体协同治理框架。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健康谣言公共语料库、关注多模态健康谣言研究、重视“真实性被证实不为假”的健康谣言、揭示不同媒介健康谣言传播特性的差异、结合图情领域特色与优势的健康谣言研究等角度,对未来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研究进行展望。[创新/价值]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治理体系的背景下,通过对国内外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研究进行梳理,厘清了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研究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