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技术特征与形态演进
    李白杨, 白云, 詹希旎, 李纲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1): 66-74.   DOI: 10.13366/j.dik.2023.01.066
    摘要3641)      PDF(pc) (465KB)(5243)    收藏
    [目的/意义]多模态内容的富集涌现推动着技术模型的更新迭代。探讨和理解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挑战与机遇,对AIGC未来的应用拓展和场景落地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设计/方法]立足于互联网的演化发展,从网络形态演进、内容生产、人机交互模式、网络资源组织四个层面梳理了AIGC发展的基础条件。以数据赋值、模型赋智、空间赋能三个维度为着力点,分别探讨了AIGC的技术特征、技术要素和发展阶段。[结论/发现] AIGC与技术算法的融合应用,为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带来了实质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信息组织、数据资产管理、用户研究和信息伦理四个角度。[创新/价值]信息资源加持下的AIGC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为整个内容生态和创作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尝试。分析其要素、特征和影响,有助于促进AIGC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行动框架:基于AIGC事故报道文本的内容分析
    朱禹, 陈关泽, 陆泳溶, 樊伟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4): 41-51.   DOI: 10.13366/j.dik.2023.04.041
    摘要668)      PDF(pc) (431KB)(4495)    收藏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突破性进展带来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爆炸式增长,不可避免地将人们置于信息过载、信息噪声、信息安全等的负面影响之下,使得社会信息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分析和探讨现有AIGC事故的特征属性,对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有参考借鉴作用。[研究设计/方法]基于AI事故数据库(AIID),以AIGC相关事故报道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析现有AIGC事故的类型、原因、损害对象和应对措施。[结论/发现] AIGC事故影响客体的多元性、波及范围的广泛性、潜在危害的复杂未知性,导致任何单一行动主体的资源和能力都无法有效应对危机,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行动主体形成“多元+协调+制衡”的治理参与模式,并在“情境-意识-行动”的行动框架下开展信息治理。[创新/价值]引入了AIID作为案例来源数据库,提供了关于现有AIGC事故相关细节的直观论证,并通过内容分析形成了AIGC事故分析三级类目框架。构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行动框架有助于从宏观视角促进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的探索和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
    陆伟, 刘家伟, 马永强, 程齐凯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2): 6-9.   DOI: 10.13366/j.dik.2023.02.006
    摘要1863)      PDF(pc) (291KB)(3203)    收藏
    OpenAI 发布的新一代对话型语言模型――ChatGPT,展现了自然流畅的对话能力。原本被认为不太可能的通用人工智能曙光重现。以 ChatGPT 为代表的大模型是数智时代的典型技术和应用创新。面对 ChatGPT 强大的信息加工、荟萃、整合和生成能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机遇与挑战同在。ChatGPT 在信息资源管理支撑算法与技术、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信息治理、内容安全与评价、人机智能交互与协同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数智时代,人工智能大模型飞速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此保持密切关注。依托以 ChatGPT 为代表的大模型,通过学科技术应用范式转换、理论方法创新、治理变革,可以进一步夯实信息资源支撑“四个面向”的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知识重组与场景再构:面向数字资源管理的元宇宙
    向安玲, 高爽, 彭影彤, 沈阳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1): 30-38.   DOI: 10.13366/j.dik.2022.01.030
    摘要1340)      PDF(pc) (425KB)(2453)    收藏
    [目的/意义]对元宇宙背景下数字资源管理的应用场景、技术路径与潜在风险进行探讨,以期为数字资源多模态融合、可视呈现、交互操作、版权管理、价值转化等流程提供借鉴参考。[研究设计/方法] 结合元宇宙的时空延展性、人机融合性、经济增值性,基于数字孪生、拓展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底座,从多源聚类、资源标引、知识重组、发布共享和交互操作等环节,通过质性分析方法探索元宇宙与数字资源管理的融合可能性。[结论/发现]元宇宙与数字资源管理的融合应用可分为数字孪生、虚拟原生和虚实相融三大阶段,其中基于语义本体的多模态知识重组、基于知识图谱与事理图谱的孪生化场景构建、基于虚实界面的人机交互操作和基于NFR/NFT的虚实价值转化是四大关键环节。[创新/价值]从元宇宙技术发展和组织特性出发,结合数字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梳理了技术融合点和潜在应用场景,为相关图情机构数据化、虚拟化、智慧化转型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数据挖掘在健康医疗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王若佳,魏思仪,赵怡然,王继民
    图书情报知识    2018, 0 (5): 114-123.   DOI: 10.13366/j.dik.2018.05.114
    摘要2228)      PDF(pc) (1114KB)(2351)    收藏

    健康医疗领域的数据挖掘与知识服务已成为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需求之一,数据挖掘作为知识提取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文章首先对数据挖掘常用于健康医疗领域的模型与算法进行了梳理与说明;然后分别综述了该技术在辅助完成医疗任务、合理管理医疗资源、改进健康信息服务三大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归纳了每方面涉及到的细分应用领域、算法及代表性论文;此外,数据挖掘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局限和问题也不容忽视,文章按照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算法选择和结果评估的顺序对现有研究中提到的不足进行总结;最后,提出了数据来源多样化,电子病历挖掘语义化,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共同发展的三个未来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文旅融合背景下国产游戏创新与推广的模式探索: 基于《原神》的案例分析
    张妍, 李金昊, 赵宇翔
    图书情报知识    2021, 38 (5): 107-118.   DOI: 10.13366/j.dik.2021.05.107
    摘要2635)      PDF(pc) (2194KB)(2247)    收藏
    [目的/意义]探究文旅融合对国产游戏创新与推广的渗透和驱动,分析文旅融合与游戏双轨融通的积极作用。[研究设计/方法]以开放世界冒险类角色扮演游戏《原神》作为案例,结合一手访谈资料以及视频和新闻等二手数据,通过开放编码方法探索开放世界游戏中的“高保真”文旅融合元素,挖掘未来游戏与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结论/发现]在文旅融合的驱动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融入开放世界游戏的规划设计,有助于提升游戏的临场感和体验感,增强玩家的参与度和沉浸感。融入“高保真”文旅元素的游戏作为一种“柔性”的文化输出形态,通过不经意的、高参与度的、强渗透力的、富体验性的互动模式,影响海外玩家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输出。[创新/价值]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国产游戏创新与推广的新模式,以期为促进游戏产业的跨界合作、文旅产业的模式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3年)
    段宇锋,董菲菲
    图书情报知识    2014, 0 (1): 121-127.  
    摘要1392)      PDF(pc) (5603KB)(220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2)
    8. 数智融合环境下AIGC的场景化应用与发展机遇
    詹希旎, 李白杨, 孙建军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1): 75-85.   DOI: 10.13366/j.dik.2023.01.075
    摘要1610)      PDF(pc) (687KB)(2111)    收藏
    [目的/意义]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正推动着虚实融生趋势下内容创作的范式转化,对数智融合环境中AIGC应用场景和发展机遇的探索有助于促进AI技术的高效赋能和内容生态的价值实现。[研究设计/方法] 着眼于AIGC的发展历程,从内容发展、概念类比和技术发展三个角度系统梳理AIGC的概念内涵。围绕生活场景、服务场景、文娱场景、科技场景和商业场景五大应用场景的自有特征,探析AIGC的交互形态和互动模式。[结论/发现] AIGC的技术基础是数字科技的更新迭代,建构理念是创作空间的扩容增益,但其本质特征还是内容生态的创新发展。整体来看AIGC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基于群体智能的内容共生、基于数智融合的能力升维和基于增量市场的价值共创三个层面。[创新/价值] 随着底层技术和算法模型的突破性发展,AI催生的内容蓝海正在从辅助协作和降本提效向智能创作和增值创造扩散,为数智逻辑下的内容生态带来了全新的创作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情感视角下的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史伟, 薛广聪, 何绍义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1): 105-118.   DOI: 10.13366/j.dik.2022.01.105
    摘要1216)      PDF(pc) (1808KB)(1742)    收藏
    [目的/意义]基于情感视角对国内外网络舆情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旨在帮助相关领域学者了解其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为未来进一步的拓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研究设计/方法]运用词云、CiteSpace对该领域文献数量、关键词、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网络舆情情感分类、情感演化、情感预测和网络舆情治理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对比。[结论/发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和整理,综述了情感视角下的网络舆情研究情况,总结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创新/价值]从网络舆情情感分析的不同阶段对国内外网络舆情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研究要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开展网络舆情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图情领域LDA主题模型应用研究进展述评
    张东鑫, 张敏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6): 143-157.   DOI: 10.13366/j.dik.2022.06.143
    摘要612)      PDF(pc) (509KB)(1740)    收藏
    [目的/意义]系统归纳梳理LDA模型的应用过程与应用领域,为图情领域LDA模型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LISA、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为数据源,检索图情领域LDA模型的研究文献,通过内容分析构建了LDA模型应用研究分析框架,从模型应用过程的视角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地总结归纳。[结论/发现]研究发现,LDA主题模型研究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分析流程,已应用在主题探索、知识组织、学术评价、情感分析等很多领域,但是在应对大数据、多模态数据等复杂处理任务,提升建模结果的语义质量,扩展模型应用等方面还亟待加强。[创新/价值]基于LDA模型的应用过程,细致揭示了图情领域LDA模型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李纲,陈璟浩
    图书情报知识    2014, 0 (2): 111-119.   DOI: 10.13366/j.dik.2014.02.111
    摘要2422)      PDF(pc) (2472KB)(1720)    收藏

    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回顾,目前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点主要集中在网络舆情的相关概念、特点、影响因素、生命周期、网络舆情技术与系统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控制等方面,研究发现当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理论与实践有待进一步融合,缺乏量化分析的体系与框架,微观层面分析有待深入,缺少网民社会结构和群体行为研究,可视化展示和监测技术将大有作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6)
    12. 多视角数据驱动的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画像构建模型研究
    陈烨, 陈天雨, 董庆兴
    图书情报知识    2019, 0 (5): 64-72.   DOI: 10.13366/j.dik.2019.05.064
    摘要480)      PDF(pc) (1081KB)(1711)    收藏
    [目的/意义]聚焦社会化问答平台,探索多视角数据驱动的用户画像构建框架和方法,旨在更全面、准确地理解用户,进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精准的信息服务。[研究设计/方法]根据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数据的特点,从数据挖掘和本体论的视角厘清用户数据与用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多视角数据驱动的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画像构建模型。 [结论/发现] 该模型包括了用户数据获取、属性沙盒搭建、用户画像实现和用户画像应用等环节,在用户画像实现过程中主要涉及用户画像生成与用户画像更新两个关键环节。[创新/价值]建立了多视角用户数据与用户之间的对应关系,阐述了社会化问答平台用户画像的构建框架与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回顾与展望: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
    傅平,邹小筑,吴丹,叶志锋
    图书情报知识    2018, 0 (2): 50-60.   DOI: 10.13366/j.dik.2018.02.050
    摘要2610)      PDF(pc) (722KB)(1709)    收藏

    本课题的研究源于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在基础研究和产业领域掀起的新一轮发展高潮。本文使用文献回顾和例举分析的方法研究AI的分支,包括专家系统、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在图书馆信息检索、编目、分类、选书、采购、订阅、流通、参考咨询和图书馆自动化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发表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期刊文章和最新产业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实例研究,我们发现目前AI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基本上还处于狭义AI或称为弱AI的机器学习阶段,但是现在兴起的人脸识别、机器人整理书架和基于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神经网络的聊天机器人等AI技术正陆续加入到图书馆自动化的行列中来,特别是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新一代信息检索系统的前景比较明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图片情感分析研究综述
    王仁武, 孟现茹
    图书情报知识    2020, 0 (3): 119-127.   DOI: 10.13366/j.dik.2020.03.119
    摘要1795)      PDF(pc) (1552KB)(1648)    收藏
    [目的/意义]基于图片的情感分析已逐渐成为情感分析的潜在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与总结了图片情感分析的历史与现状,有助于相关研究工作的推进。[研究设计/方法]从传统的视觉情感分析方法和深度学习两个方向对图片情感分析相关研究的技术方法进行梳理并评述。[结论/发现] 随着图片情感分析粒度的细化,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在于深度学习算法和标注方式的优化;同时,加快带有情感标签图片数据集的开放进程,可以更好地推动研究者在此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创新/价值]深入梳理了图片情感分析现阶段的研究重点与未来发展方向,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关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人智交互体验研究:为人本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新动力
    姜婷婷, 许艳闰, 傅诗婷, 陆伟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4): 43-55.   DOI: 10.13366/j.dik.2022.04.043
    摘要771)      PDF(pc) (785KB)(1627)    收藏
    [目的/意义] “人智交互”和“人本人工智能”分别是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课题,组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本研究旨在以人智交互体验研究为切入口,帮助“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行为、用户体验等领域的学者思考如何发挥自身在用户研究和交互设计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推动人本人工智能的长期稳健发展。[研究设计/方法]对国外人智交互体验现有研究进行细致梳理,从中提取研究脉络和重要维度,并揭示其对于人本人工智能发展的作用。[结论/发现]量化人智协作中用户和人工智能这两大交互主体要素对交互体验的影响是当前基本研究思路,可解释性、隐私安全等人本人工智能重点问题已有所涉及,但总体上人智交互体验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创新/价值]初步构建了人智交互体验研究体系,在研究设计层面上提出了由交互主体、交互任务、交互环境、交互体验要素组成的核心框架,在研究主题层面上探索了包含人智协作、人智竞争、人智冲突和人智共生在内的重点方向,为未来开展人智交互体验研究提供了清晰指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窄化的信息世界: 国外信息茧房、选择性接触与回音室研究进展
    姜婷婷, 许艳闰
    图书情报知识    2021, 38 (5): 134-144.   DOI: 10.13366/j.dik.2021.05.134
    摘要1330)      PDF(pc) (1219KB)(1580)    收藏
    [目的/意义]信息茧房和回音室都是由个体自身的心理倾向导致外界异质信息无法进入的不利后果,即人们的信息行为不断固化、信息视野不断窄化。本研究旨在揭示国外相关研究现状,探讨未来研究思路与发展趋势。[研究设计/方法]针对信息茧房和回音室两个主题分别开展系统性综述,但鉴于前者实证研究的空白,因而代之以关联密切的选择性接触研究作为综述对象。[结论/发现] 选择性接触研究主要围绕政治和健康相关的社会问题展开;回音室研究识别了政治、科学/阴谋、健康、政策、学术等不同类型的回音室,但也有观点认为回音室不存在。信息茧房、选择性接触和回音室都是对特定的信息或人进行趋近/回避的总体行为模式,而以往研究对该行为模式的观测仅考虑了态度的认知维度,忽略了情感和意图维度,且并未落脚到与倾向性信息选择相关的单次行为事件,这不利于总体行为模式的改变。[创新/价值]首次对国外信息茧房/选择性接触和回音室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明确了三个概念的内涵与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窄化的信息世界”,强调其核心为选择性趋近/回避的信息获取行为模式,为未来探讨信息世界窄化问题提供了清晰系统的研究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基于感知价值视角的在线付费问答平台用户付费意愿研究
    李武,艾鹏亚,谢蓉
    图书情报知识    2018, 0 (4): 4-14.   DOI: 10.13366/j.dik.2018.04.004
    摘要1172)      PDF(pc) (876KB)(1557)    收藏

    基于感知价值视角,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本研究讨论了影响用户对在线付费问答平台付费提问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①感知收益(内容收益和经济收益)和感知付出(费用付出和其他成本付出)均能有效地解释和预测用户对在线付费问答平台的感知价值。同时,在这四个感知因素中,内容收益对提问者的感知价值影响最大。②当感知因素与金钱相关时,感知价值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当感知因素与金钱无关时,感知价值表现出完全中介作用。从解释的总效益角度来看,与金钱相关的两个因素(经济收益和费用付出)对用户付费意愿的作用也远大于另外两个因素(内容收益和其他成本付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4)
    段宇锋,尹冠钧,吴晨宸
    图书情报知识    2015, 0 (4): 96-105.   DOI: 10.13366/j.dik.2015.04.096
    摘要1289)      收藏

    本报告从MLIS培养单位、师资、招生、生源、教育培养五个方面系统地展示2014年我国MLIS教育现状。并通过与2013年的比较,反映MLIS教育的发展态势。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MLIS培养单位数量从18所增加到31所; MLIS导师数增加了16.7%,达到287人;招收MLIS研究生542人,较上一年度增长19.1%;生源质量大幅度提升,来自985和211院校的学生占35.2%;毕业生就业表现优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多维属性融合的社交媒体高影响力人物画像研究
    魏明珠, 张海涛, 刘雅姝, 徐海玲
    图书情报知识    2019, 0 (5): 73-79.   DOI: 10.13366/j.dik.2019.05.073
    摘要713)      PDF(pc) (4152KB)(1544)    收藏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高影响力用户集独特的内容能力、魅力的人格化特征、自带话题的势能价值及高效的流量变现能力于一体。构建高影响力人物画像,直观展示群体人员典型特征,对扩大优秀网络文化的辐射力和感染力及平台提供精准服务、维系核心用户、监管引导舆情等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设计/方法]依据超级IP理论,从人格、内容、流量、信任机制四方面解析高影响力用户,围绕用户基本属性、行为属性、价值属性提取标签体系构建人物画像概念模型。以微博平台高影响力用户数据为样本,运用Kmeans聚类算法实现用户所属群体划分。[结论/发现] 实验结果表明新浪微博平台高影响力用户主要分为3类,以聚类中心点为典型代表,得到不同高影响力用户的典型人物画像,依据关键群体特征属性,提出相应的平台舆情监管、个性化服务、社交营销策略。[创新/价值]将超级IP理论与社交媒体高影响力用户特征契合,构建社交媒体高影响人物画像,为网络舆情监管引导、社交媒体平台运营发展提供新的方法与视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在线知识付费平台的市场机制探究——兼论对知识平台市场机制缺陷的应对与干预
    王铮,刘彦芝
    图书情报知识    2018, 0 (4): 24-31.   DOI: 10.13366/j.dik.2018.04.024
    摘要810)      PDF(pc) (969KB)(1533)    收藏

    本文从我国在线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实践和研究局限出发,将在线知识付费平台的本质指向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并与其它不同主体主导下的知识资源配置机制进行了对比,提出知识服务多元供给格局以及一种指向知识市场机制的知识平台研究路径。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在线知识付费平台在知识生产模式等方面表现出与传统知识平台的明显差异,也携带了市场机制自身的缺陷。面对这种情况,本文最后探讨了对知识平台市场机制缺陷的应对与干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ChatGPT类生成式AI对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影响探析
    龚芙蓉
    图书情报知识    2023, 40 (5): 97-106,156.   DOI: 10.13366/j.dik.2023.05.097
    摘要733)      PDF(pc) (449KB)(1470)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ChatGPT类生成式AI对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为国内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参考的模式与案例,促进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本土化高校数字素养框架。[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证研究法,根据已有的数字素养五维度设计试卷,并基于知识内容、能力素养、情感价值三个维度对测试答案进行内容分析。[结论/发现]析出了人工智能视域下数字素养教育知识内容的四大特点,总结了人工智能工具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影响。[创新/价值]聚焦于人工智能工具对数字素养教育影响的细粒度分析,实现对多人同时利用ChatGPT类生成式AI工具进行数字素养学习的效果测试及结果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数字人文的研究范式与平台建设
    刘圣婴, 王丽华, 刘炜, 刘倩倩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1): 6-29.   DOI: 10.13366/j.dik.2022.01.006
    摘要822)      PDF(pc) (1402KB)(1389)    收藏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的兴起正在带来人文研究的范式变革,数字人文平台作为向各学科人文学者提供研究素材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数字化研究方法的承载者,平台建设的推动能够丰富数字人文的方法论体系,促成一种新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确立。[研究设计/方法]考察了数字人文的特点,提出了数字人文研究的范式框架;结合目前国内数字人文年会上展示的项目与论文成果,讨论了中文数字人文资源平台的建设问题,着重研究了功能需求和发展趋势;最后,以上海图书馆正在开发中的“历史人文大数据平台”为案例,阐述了这些思考成果的具体应用。[结论/发现]具体将数字人文平台分为文献层、数据层、接口层、工具层和展现层等层次结构,使其各司其职且相互依存。针对中文数字人文的方法学特点,归纳了平台的不同类型,并对如何具备系统先进性、资源完整性、功能完备性、工具丰富性与用户友好性提出了设计原则。[创新/价值]提出了由技术、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在数字人文平台中将这三个方面与人文资源相结合,成为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对于数字人文平台建设则提出,除了需要关注技术架构之外,还需要将以领域知识为特征的内容架构单独提取进行设计和实现,并探讨了以语义技术(知识图谱)进行实现的基本做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图书馆阅读的行为角度研究——基于阅读困难群体问题的思考
    王虹
    图书情报知识    2014, 0 (1): 83-89.   DOI: 10.13366/j.dik.2014.01.083
    摘要1851)      PDF(pc) (2505KB)(1372)    收藏

    阅读困难群体问题尚未被纳入研究领域和目前阅读研究角度的局限,是图书馆阅读研究成效不甚理想的一重要因素。行为角度的阅读包括提供阅读和实施阅读,缺失任何一个方面的阅读都将遭遇阻碍。阅读困难群体是实现全民阅读的瓶颈。图书馆“领导”大众阅读的作用有限,最有作为的领域是帮助阅读困难群体走出困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我国LIS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李硕,肖希明
    图书情报知识    2014, 0 (1): 26-33.   DOI: 10.13366/j.dik.2014.01.026
    摘要2061)      PDF(pc) (3553KB)(1337)    收藏

    对我国LIS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表明,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分布于各类信息行业,大多从事与“信息”有关的工作。大多数毕业生认为LIS教育应该面向更宽广的信息职业,但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还不能让毕业生在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信息方面的优势,培养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据此,文章从学科整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LIS教育改革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2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科学应对与思考:图情专家谈新冠疫情
    王芳, 安璐, 黄如花, 王贤文等
    图书情报知识    2020, 0 (2): 4-14.   DOI: 10.13366/j.dik.2020.02.004
    摘要783)      PDF(pc) (827KB)(1333)    收藏
    疫情当下,关于现代社会治理的讨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郑永年教授认为, “离开了知识的权力,现代社会的治理就寸步难行。”科学家和专业人士的知识供给,在此次新冠疫情的应对中无疑成为了一股重要的力量。
    在此背景下,《图书情报知识》和《信息资源管理学报》两刊联合策划推出了专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科学应对与思考:图情专家谈新冠疫情”。在此期专稿中,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9位学科领域专家,他们结合此次疫情,从不同角度阐发了自己的观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的社会风险感知与公共危机预警、应急舆情分析与应急信息综合治理、疫情虚假信息的传播原因及甄别、疫情事件中的大数据应用与治理、对抗疫情的科技信息共享与支持、疫情相关的科研成果发表与传播等问题。我们将其进行了整理,以“姊妹篇”的形式在两个刊物2020年第2期上分别刊发。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专家们欣然应允我们的约稿,并很快提交了文稿,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与子同袍”的情谊。希望我们的这份努力,能够为抗击疫情提供学科知识的支持,而这也是我们作为武汉本地期刊的殷殷心愿。愿这个英雄的城市,早日重展它大江大河的壮美容貌。(2020年2月23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近五次我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综述
    卢宏
    图书情报知识    2014, 0 (1): 71-82.   DOI: 10.13366/j.dik.2014.01.071
    摘要2112)      PDF(pc) (4801KB)(1272)    收藏

    自1999~2012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了十次大规模的我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对近五次我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国民阅读嬗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了解与把握国民阅读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并由此提出我国国民阅读推广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9)
    27.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间跨学科模式研究
    吕冬晴,谢娟,成颖,柯青
    图书情报知识    2018, 0 (6): 37-49.   DOI: 10.13366/j.dik.2018.06.037
    摘要623)      PDF(pc) (1890KB)(1226)    收藏

    为探索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总体跨学科模式及其演化规律,本文收集了CSSCI收录的1999—2009年23个学科的所有来源文献,及其参考文献与施引文献,采用RDI、SCI和CDI三个指标分别对观测学科的知识输入、知识内化和知识输出三个维度的跨学科性进行测度,通过聚类分析完成了跨学科模式的识别。研究表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总体上表现为“内聚型”、“收敛型”、“平衡型”以及“开放型”四类跨学科模式;在历时分析中还出现了“偏倚型”和“发展型”两类特殊的跨学科模式;随时间推移,各学科的跨学科演化模式呈现出“低平模式”、“高平模式”、“剧烈波动”和“均衡波动”四类。作为跨学科模式的应用,论文扼要讨论了其对于学科建设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语义网络发展历程与现状研究
    谭荧, 张进, 夏立新
    图书情报知识    2019, 0 (6): 102-110.   DOI: 10.13366/j.dik.2019.06.102
    摘要971)      PDF(pc) (668KB)(1179)    收藏
    [目的/意义]探索语义网络发展历程与现状,对语义网络的概念、类型、技术、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
    [研究设计/方法]基于系统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信息科学、图书情报学等领域关于语义网络主题的高质量论文。经过自动和手动检索,确定了106篇文献进行回顾和综合整理。[结论/发现] 追溯语义网络理论的渊源,辨析其与语义网及知识图谱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语义网络的潜在优势和进一步研究的限制因素。[创新/价值]为信息科学和图书情报学研究人员和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知识付费有助于缓解知识焦虑吗——来自一项混合研究的经验证据
    李武, 崔家勇, 周荔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 (3): 103-115.   DOI: 10.13366/j.dik.2022.03.103
    摘要513)      PDF(pc) (497KB)(1177)    收藏
    [目的/意义]借鉴期望确认理论和相关的知识习得理论,探索知识付费是否以及如何缓解用户知识焦虑,有助于理解知识付费用户心理、优化知识付费产品设计。[研究设计/方法]采取混合研究设计,先通过对访谈数据的质化编码分析,建构知识付费用户购买、使用及缓解知识焦虑的理论模型;再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验证知识付费缓解知识焦虑的作用机制。[结论/发现](1)期望确认程度是理解知识付费能否缓解知识焦虑的逻辑起点;(2)知识焦虑缓解须在期望确认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持续努力;(3)当前的知识付费产品更适合中低求知欲者缓解知识焦虑。[创新/价值]理论层面建构了知识付费缓解用户知识焦虑的概念模型,并验证了知识付费缓解知识焦虑的作用条件;实践层面为知识付费用户购买决策及形成知识付费产品策略提供了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智慧养老技术与医养结合模式的融合新业态研究——2018年第五届智慧养老与智慧医疗发展论坛会议纪要
    张玥,朱庆华,韩文婷,罗瑞
    图书情报知识    2018, 0 (5): 124-129.  
    摘要510)      PDF(pc) (616KB)(116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