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全球进展与展望
    张静蓓, 虞晨琳, 蔡迎春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3): 15-26.   DOI: 10.13366/j.dik.2024.03.015
    摘要546)      PDF(pc) (392KB)(2555)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和总结AI素养教育的全球发展现状与趋势,明晰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并以此提供优化策略。[研究设计/方法]以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等发布的政策文件、会议记录、研究论文等各种研究资料为基础探索AI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以采莓模式分析国内外29所高校在AI素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举措。[结论/发现] AI素养教育与AI教育存在明显的界限与联系。国际政策导向在推动AI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AI素养教育框架缺失。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实践的施教者主要是学院、学习发展中心和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教育内容涉及知识、技能、态度伦理价值观等方面。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需要制定与优化教育框架、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关键作用、实施多元化教育策略并基于KSAVE充实教育内容。[创新/价值]洞察AI素养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剖析高校AI素养教育的创新实践并以此提出优化策略,为高校AI素养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全球视野下我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构建
    黄如花, 石乐怡, 吴应强, 陈添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3): 27-37.   DOI: 10.13366/j.dik.2024.03.027
    摘要444)      PDF(pc) (386KB)(1991)    收藏
    [目的/意义]构建更具普适性、新颖性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研究设计/方法]参考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国际组织报告、国际标准、多个先行国家(地区)的政策、我国的国家战略需求、雇主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学术论文、全球知名企业动态和已开设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课程的内容,分析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构成及其依据。[结论/发现]我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由人工智能认知、人工智能技能、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伦理四大部分组成。[创新/价值]有别于国内同类成果主要依据学术论文析出的人工智能素养能力框架,整合多种来源的学术数据,构建出兼具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价值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高校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多维分析
    周琼, 徐亚苹, 蔡迎春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3): 38-48.   DOI: 10.13366/j.dik.2024.03.038
    摘要679)      PDF(pc) (375KB)(1930)    收藏
    [目的/意义]深入研究大学生AI素养能力现状以及其与实际应用、态度、兴趣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在AI时代培养学生拥有良好AI素养的可行性与举措,为推动AI素养教育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了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现状以及其与教育培训背景、实际应用经验、态度和兴趣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设计强调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学生AI素养水平的关键性作用,并多角度考察了教育培训、学科背景、态度、兴趣等因素对AI素养的影响。[结论/发现]在数字化时代,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实际使用AI技术或产品,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全面提升其在AI素养方面的水平。此外,学生的积极态度、兴趣与AI素养之间呈正相关性关系。[创新/价值]为高校学生AI素养水平测量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量表,并验证了影响AI素养水平高低的因素。为未来深入探讨AI实际使用与理论学习之间关系、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框架提供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今天你上“小红书”了吗?在线社区用户信息分享的主题提取与动机分析
    刘洋, 段宇杰, 张鑫, 董亦非, 胡秀英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4): 110-120,145.   DOI: 10.13366/j.dik.2024.04.110
    摘要508)      PDF(pc) (888KB)(1762)    收藏
     [目的/意义] 旨在定量分析小红书平台上用户分享内容的主题,以促进社交媒体平台的质量改善,推动社交平台健康发展。[研究设计/方法] 基于Censydiam动机分析模型,采用BERTopic主题提取方法,构建在线社区信息分享主题与动机研究框架。以小红书平台为研究对象,收集了3,688,942条用户信息,并对用户在不同主题下的信息分享动机进行了分析。[结论/发现] 小红书用户的信息分享主题主要包括生活经验、购物和食品三个方面。用户主要需求包括对社会群体的认同与归属感、融合沟通以及享乐与释放等方面。因此,平台应更注重与整体社交媒体环境的和谐性,保持一致的社交调性,以体现对用户群体的关怀和增强用户的归属感。[创新/价值] 以小红书在线社区的文本数据为基础,验证了研究框架的可行性,并为在线社区的分析和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李斯, 张皓珏, 陈一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4): 6-13.   DOI: 10.13366/j.dik.2024.04.006
    摘要505)      PDF(pc) (333KB)(1698)    收藏
    [目的/意义]从多层维度揭示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为“十五五”时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宏观数据与案例文本作为数据源,提取建设方式、空间营造、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形成概念和类型,归纳存在的问题。[结论/发现]我国以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为主体,在总分馆制基础上开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新建、改造和嵌入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建设方式,空间价值是核心价值,空间的变革带动了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变革。未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要与已有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深入衔接,同时形成错位发展;加强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价值]采用多源数据从宏观上揭示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提出面向“十五五”的发展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数据要素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内涵、价值与应用
    朱庆华, 王晰, 赵宇翔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13-17.   DOI: 10.13366/j.dik.2024.02.013
    摘要566)      PDF(pc) (259KB)(1604)    收藏
    十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探讨医疗健康领域数据要素的本质、分类及其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医疗健康数据融合创新的关键策略,包括通过技术赋能医疗健康数据的采集,推动医疗健康数据的整合与标准化工作,促进医疗健康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以及加强对医疗健康数据的安全保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度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薛杰, 李涵昱, 吴振新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100-109.   DOI: 10.13366/j.dik.2024.02.100
    摘要197)      PDF(pc) (492KB)(1376)    收藏
    [目的/意义]通过文献调研梳理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度评价方法,总结研究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后续开展科技人才评价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在Web of Science、Springe Link和CNKI等学术平台检索2010-2023年间发表的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度评价方法的研究文献,从传统评价方法、基于作者贡献声明的评价方法和基于科研产出的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归纳梳理。[结论/发现]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度评价方法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应从多方面出发考虑,进一步探索作者研究领域、作者学术关键词等学术背景因素对合著论文参与程度的影响,深入挖掘引文语义特征关系,以及加强对新模型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创新/价值]揭示了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度评价方法的发展进程与特点,阐述了合著论文作者贡献度评价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国内外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综述
    杨彦彬, 马骋宇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3): 154-166.   DOI: 10.13366/j.dik.2024.03.154
    摘要287)      PDF(pc) (423KB)(702)    收藏
    [目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现状,梳理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框架,为国内外学者开展健康数字鸿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通过主题词检索,筛选出健康数字鸿沟相关英文文献77篇,中文文献17篇,采用系统性综述法对国内外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并展望健康数字鸿沟研究方向。[结论/发现]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框架,揭示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现状,归纳健康数字鸿沟的3个表现维度、4大影响因素,2类影响结果以及4种干预措施。[创新/价值]对国内外健康数字鸿沟主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研究要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促进健康数字公平,消除健康数字鸿沟提供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生成式AI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媒介呈现与风险治理
    张奎, 王秀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4): 98-109.   DOI: 10.13366/j.dik.2024.04.098
    摘要467)      PDF(pc) (442KB)(683)    收藏
    [目的/意义]生成式AI作为新兴媒介形态,对传统文化传播具有重塑媒介结构和社会情境的双重作用。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媒介呈现与风险治理,对于传统文化的智能媒介传播、中国特色数字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意义。[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参与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媒介学、符号学等理论,从媒介呈现、风险因素及风险治理三个维度探讨生成式AI在传统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结论/发现]生成式AI在媒介物质、媒介互动、媒介符号、媒介时间、媒介空间等方面对传统文化传播产生着复杂影响,存在着文化准确性、真实性及完整性不足,文化价值冲突与创造性降低,文化偏见与不平等,侵权与商业化过度等方面风险,这亟待监管机构、服务提供者、文化文物单位、使用者等多主体参与协同治理。[创新/价值]从生成式AI角度审视传统文化传播的理论逻辑,并提出风险因素及多方协同治理的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化蛹成蝶的期待:人智交互研究专题讨论纪要
    整理:孙竹墨, 傅诗婷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121-126.   DOI: 10.13366/ j.dik.2024.02.121
    摘要95)      PDF(pc) (550KB)(642)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互动数字叙事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内涵、系统要素和提升对策
    余敏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5): 65-75.   DOI: 10.13366/j.dik.2024.05.065
    摘要156)      PDF(pc) (454KB)(537)    收藏
    [目的/意义]将互动数字叙事应用于文化遗产领域是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的重要实践,是“数字+文化遗产”的灵活实践,也是国家一系列数字文化战略的贯彻实践。[研究设计/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梳理互动数字叙事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归纳互动数字叙事的内涵及要素框架,在要素框架指导下结合文化遗产保护中互动数字叙事的已有实践“数字藏经洞”进行案例分析。[结论/发现]互动数字叙事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多层叙事场域、构建多元主体矩阵、探索故事设计新方法、架接超时空桥梁。未来还需着力凝练叙事文本文化精神、积极扩展叙事主体矩阵边界、灵活运用叙事技巧平衡话语、持续引入前沿技术丰富形式。[创新/价值] 系统阐述互动数字叙事内涵要素,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展演提供框架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古籍的数字赋能与增值利用——“数智时代的古籍活化与利用”高端论坛述评
    林通, 郑翔, 李明杰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81-86.   DOI: 10.13366/j.dik.2024.02.081
    摘要121)      PDF(pc) (288KB)(51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个人通信数据的敏感性识别与隐私计量研究
    臧国全, 张盼盼, 柴文科, 梁耀娣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110-120.   DOI: 10.13366/j.dik.2024.02.110
    摘要126)      PDF(pc) (413KB)(515)    收藏
    [目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和通信数据行业标准中,将个人通信数据划分为四个等级,但缺失定量研究支撑,本文定量测度通信隐私值,解决该问题。[研究设计/方法]首先归纳通信隐私文本类型并建立通信隐私文本库,其次构建通信敏感词表,进行通信数据的敏感性识别,最后通过设计隐私计量模型,对通信隐私进行计量。[结论/发现]隐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通信内容数据、统计分析数据、个人相关数据、通信衍生数据、通信地址数据。[创新/价值]基于通信隐私文本,识别通信敏感数据,计量通信隐私值,对基于主观的隐私主体敏感性认知测度方法进行补充,为个人通信数据分级保护提供定量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从“要素公开”到“开放参与”:开放同行评议策略研究
    孙梦婷, 张琳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67-80.   DOI: 10.13366/j.dik.2024.02.067
    摘要90)      PDF(pc) (517KB)(508)    收藏
    [目的/意义]对开放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OPR)策略的全面调查是开展OPR可行性评判、策略选择等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把握OPR发展现状,为制定OPR路径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基于OPR内涵和流程分析,对“开放性”理念进行解构,构建“要素公开”“开放参与”二维度分析框架;基于文献调研和拓展检索,构建覆盖5类实践主体的OPR策略数据集;基于文本标注和统计分析,对OPR策略的要素开放等级分布和模式分布进行探讨。[结论/发现]当前OPR策略呈现多样化、多维度的发展态势,但大多数实践主体仍倾向采取保守的策略,OPR策略应用视不同的资源禀赋、商业和公共属性的权衡而不同。建议从加强政策制定和规范引导、制定呼应主体定位的转型路径、探索多主体协同的合作机制等方面优化OPR实施策略。[创新/价值]构建覆盖多元主体的OPR策略数据集,提出“要素公开”“开放参与”二维度理论分析框架,对多元主体的OPR策略选择进行探索分析,为把握OPR整体发展情况、OPR策略选择等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在线社区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识别方法研究
    邓胜利, 汪璠, 王浩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28-38,149.   DOI: 10.13366/j.dik.2024.02.028
    摘要340)      PDF(pc) (545KB)(473)    收藏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对在线社区造成一定程度的AI信息污染,研究多种AIGC识别方法对防范快速进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首先在以新浪微博54个大类主题为主的多个在线社区平台中构建了HAC数据集,其中包含100,873条分别由人类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撰写的信息;然后探究当前6个主流深度学习和7个机器学习方法是否能识别在线社区中的信息是由人类还是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所撰写;最后提出了一种BEM-RCNN方法进一步提高AIGC的识别精度。[结论/发现]从构建的数据集中可以看出,生成式人工智具有强大的“类人表达”,能够模拟人类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和回复内容。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准确度达到96.4%,能够很好地识别在线社区上的内容是由人类还是AI撰写。在精度、召回率、F1-值和准确度上均优于BERT、ERNIE、TextRNN等其他13种主流的方法,验证了其性能优势。同时,大量探究实验也证明了当前主流的机器学习方法虽然精度低于此方法,但是也能够识别部分AIGC。[创新/价值]使用多种方法去识别社交媒体上的AIGC,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社交媒体平台造成的信息污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国际“高端交流平台”成功路径分析
    曾建勋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4): 87-97,109.   DOI: 10.13366/j.dik.2024.04.087
    摘要122)      PDF(pc) (405KB)(464)    收藏
    [目的/意义]鉴于我国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相比国际主流平台起步较晚,且对美西方国家的科技资源依赖性强,分析国际“高端交流平台”的成功经验,探索其对于构建我国“高端交流平台”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在科技信息交流和学术交流方面的现代化,增强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影响力。[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探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科研信息交流平台在技术创新、数据管理、用户服务及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如何将这些因素融入我国的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建设中。[结论/发现]国际“高端交流平台”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深度集成、先进的技术应用、高效的数据管理和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基于此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端交流平台构建策略,包括强化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的顶层设计、制定开放科学的中国方案、明晰不同主体平台的定位与分工、构建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以及推进产业数据的深度加工。[创新/价值]将国际“高端交流平台”成功案例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提出我国特色化的高端交流平台构建策略,为我国科技信息保障的自主化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
    孙英姿, 秦顺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4): 14-24.   DOI: 10.13366/j.dik.2024.04.014
    摘要170)      PDF(pc) (440KB)(409)    收藏
    [目的/意义]从组态视角探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路径,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把握发展重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提高公众文化获得感。[研究设计/方法]以3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代表性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从文本语料中提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法分析多种因素组合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论/发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因素可以归纳为人态、文态、形态、生态、业态五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为人文核心型空间、生态赋能人文空间、文化综合型空间。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及其关联主体应根据自身定位,打造“深耕用户型”文化空间,创新“数智共生型”嵌入服务,探索“多元消费型”文化场景。[创新/价值]探索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的因素组态效应和优化机制,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弹幕用户信息规避行为过程与情感演化研究
    孙晓宁, 景雨田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87-99.   DOI: 10.13366/j.dik.2024.02.087
    摘要139)      PDF(pc) (544KB)(402)    收藏
    [目的/意义] 探索视频网站中弹幕用户信息规避行为规律,为改进弹幕系统功能设计、多维度提升弹幕用户体验、优化弹幕视频网站环境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 综合使用经验取样法和事后访谈,探索弹幕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关键过程、情感变化及二者之间的潜在作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弹幕用户的信息规避过程模型。[结论/发现]弹幕用户在浏览弹幕过程中的信息规避行为及情感由“注意触发-消极主导”“评估判断-趋于平静”“行为反馈-积极居上”“深度体验-从容应对”四种状态阶段构成,同时受信息、感知、能力、行为和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特别地,用户的弹幕信息规避包括完全性信息规避和选择性信息规避两种行为,且各自具有不同的规避策略。[创新/价值]拓展了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研究结构,从过程视角丰富了对于弹幕信息规避机制的理解,并为弹幕视频网站优化功能设计提供实践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信息弱势群体算法素养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以短视频平台为例
    张惠舒, 赵宇翔, 宋士杰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127-137.   DOI: 10.13366/j.dik.2024.02.127
    摘要203)      PDF(pc) (420KB)(388)    收藏
    [目的/意义]结合当前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广泛应用,梳理信息弱势群体在使用短视频平台过程中算法素养的形成机理,识别信息弱势群体算法素养的影响因素,为信息弱势群体算法素养培育工作提供依据。[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扎根理论,利用Nvivo12对访谈资料进行三阶段编码,最终构建信息弱势群体与短视频内容推荐算法交互中算法素养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模型,对信息弱势群体的算法素养展开探索性研究。[结论/发现]信息弱势群体在短视频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对内容推荐算法的感知主要由与算法的交互、用户兴趣点的变化、使用平台的更换、与他人的比较所触发,同时受用户使用短视频平台的目的以及自主权意识的影响。此外,算法素养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并不独立:用户对内容推荐算法逻辑的理解水平受其对算法的感知程度影响。理解内容推荐算法较深的用户在使用短视频平台时会保持较为批判的态度,并采取积极的算法调控行为。[创新/价值]深化了短视频平台交互中算法素养的形成机理并提炼了相关影响因素,为信息弱势群体算法素养培育工作提供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基于职业替代概率模型的AIGC职业发展探究
    何静, 沈阳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4): 34-41.   DOI: 10.13366/j.dik.2024.04.034
    摘要172)      PDF(pc) (426KB)(374)    收藏
    [目的/意义] AIGC技术的智能化优越性和跨领域适应性将在众多行业升级中得到应用,探究AIGC技术急变下的职业发展变化,可促进劳动者对职业更替形成风险认知,实现高质量就业。[研究设计/方法] 基于“任务分解”“细分任务替代概率估算”和“职业整体替代概率计算”三个层次构建职业替代概率模型,预判现有职业整体替代率。在此基础上展开职业更替原因及特征分析,探索个人成长路径。[结论/发现] AIGC技术急变下的职业更替呈现可替性传统职业、互补型发展职业与高潜力新兴职业三大类别,为寻求职业发展,劳动者应掌握和理解机器逻辑,拓展人机交互底层技能,深耕人机合作个体优势,以最大限度释放人类核心竞争潜能。[创新/价值] 立足工作任务与任务属性,面向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就业的辩证关系构建的职业替代概率模型,充分尊重了职业的工作内容拆解逻辑、人工智能的能力演进方向与劳动替代效应,有助于从微观视角解析AIGC引发的脑力劳动职业更替趋势,推动就业质量的提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人工智能是否达到奇点——来自图情档职业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概率的数据分析与思考
    冯昌扬, 陈静怡, 高鹏钰, 曾江峰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4): 42-56,81.   DOI: 10.13366/j.dik.2024.04.042
    摘要212)      PDF(pc) (1083KB)(371)    收藏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形态,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刺激产业创新的同时,也带来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劳动力的新议题,有必要关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对图情档从业者的替代效应和对技能、知识等的新需求。[研究设计/方法]使用O*NET数据库,基于机器学习和网络分析方法预测图情档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识别从事相关岗位的重要专业技能、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探究人类智能从事图情档职业的技能优势。[结论/发现]人工智能冲击下,图书馆文书助理、技术馆员等可程序化的职业面临短期被替代风险,这种大环境要求图情档从业者兼具技术性和人文性质,图情档从业者人类智能的技能优势主要体现在创造力、社交互动、管理规划和主动学习四个方面。[创新/价值]客观审视人工智能带来的劳动力替代问题,预测与评估人工智能完全替代图情档职业的概率,识别图情档从业人员理应发展的核心能力,有助于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技术性失业问题,保障图情档领域就业稳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新文科实践中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
    陈传夫, 蒋子可, 吴钢, 陈一, 吴丹, 杨思洛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50-59.   DOI: 10.13366/j.dik.2024.02.050
    摘要154)      PDF(pc) (385KB)(349)    收藏
    [目的/意义]探索贯通培养与微方向结合的新文科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之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研究设计/方法]分析国家重大战略、业态创新与技术进步等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需求,凝练新文科实践中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理念,归纳实践,提出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思路。[结论/发现]新文科图书馆学人才培养要强化思政引领,以提升人才综合能力为目标;守正创新,加快推动专业课程数智化转型升级;构造贯通培养与微方向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水平引领型创新人才。[创新/价值]推动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为新文科实践中传统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抖音注我”开新局:平台技术环境下的非遗传播传承路径与政策创新
    傅才武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3): 6-14.   DOI: 10.13366/j.dik.2024.03.006
    摘要207)      PDF(pc) (388KB)(342)    收藏
    [目的/意义]目前,我国进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遗已达10万项,它们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族群历史记忆。为应对社会大转型对非遗保护传承的全方位冲击,将抖音等平台技术纳入到政策范围,可以产生重大的政策效益与管理效益。[研究设计/方法]借助文献研究、政策文本分析、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究当前非遗保护传承中的理论与实践困境,以及抖音对非遗传播传承产生的积极影响。[结论/发现]提出要超越非遗静态保护和文化生态区保护的范畴,将抖音等技术平台化非遗传播传承项目,纳入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和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政策范围,设计政府资助与市场商业模式双轨并进的政策路径,以形成政府原生态基因保护传承与市场化非遗形态传播传承两线并行的总体政策思路。同时,也要关注抖音等数字技术导致的非遗保护传承中的“市场失灵”问题,并实现政策的平衡。[创新/价值]为我国重构非遗的再生产方式、重塑非遗传播传承链条,突破非遗传承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日益边缘化的困境,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健康焦虑人群信息行为的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
    陈旖旎, 周晓英, 岳丽欣, 池文浩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5): 89-102.   DOI: 10.13366/j.dik.2024.05.089
    摘要115)      PDF(pc) (466KB)(329)    收藏
    [目的/意义] 通过分析健康焦虑人群信息行为的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索其信息行为特征形成原因与过程,发现健康焦虑人群使用网络健康信息的问题,为网络健康信息管理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 采取深度访谈法收集访谈资料,采用无干扰研究法收集微信群聊记录,并对其进行扎根理论编码分析,识别健康焦虑人群信息行为的类型、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与解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信息行为形成的过程与原因。[结论/发现] 健康焦虑人群的信息行为是在信息认知偏差、个体需求、个体动机和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涉及信息搜寻行为、信息评估行为、信息利用行为、信息分享行为和信息规避行为五种主要类型,并逐渐表现出对健康信息的强迫性需求和联想、对健康信息的极高要求、对健康信息的极度依赖三种主要行为特征。[创新/价值]分析了信息认知偏差对健康焦虑人群信息行为的影响,归纳了健康焦虑人群的信息行为类型与典型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黄如花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3): 0-0.  
    摘要149)      PDF(pc) (94KB)(32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AI影响了你的社会科学研究吗?
    李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5): 1-1.  
    摘要196)      PDF(pc) (74KB)(29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主动走向数字包容:老年人数字获得感的形成和作用机制
    李骄阳, 樊振佳, 杨丽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138-149.   DOI: 10.13366/j.dik.2024.02.138
    摘要241)      PDF(pc) (448KB)(285)    收藏
    [目的/意义]在建设数字包容体系的过程中,探究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的数字获得感问题,聚焦老年群体融入数字包容体系的主动性,尝试解构老年群体数字获得感的形成和作用机制。[研究设计/方法]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对老年人数字获得感进行扎根研究,借助 NVivo12 对访谈内容予以编码,探究老年人数字获得感的形成和作用机制,构建老年群体在数字包容环境中获得感作用机制概念模型,进一步探讨各因素间的作用关系及理论原理。[结论/发现]老年群体数字矛盾是数字惰性与连接需求之间的摩擦现象,是老年人主动产生数字技术应用行为的重要前置因素;老年群体数字技术应用行为中的自我实现获得感和公平参与获得感是决定其是否主动走向数字包容的关键因素;社会支持通过满足老年群体关怀需求影响其数字获得感,进而影响其融入的主动性。[创新/价值]关注老年群体的主动性,研究数字获得感的形成和作用机制,为探寻数智时代数字包容体系建设的特点和方向提供积极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角下的数据要素研究
    孙建军, 李阳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6-12.   DOI: 10.13366/j.dik.2024.02.006
    摘要265)      PDF(pc) (287KB)(282)    收藏
    [目的/意义]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需要进一步融入到数据要素化市场建设之中,积极建构新的学术增长点。[研究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与数据要素的关联逻辑以及学科的角色建构问题,而后介绍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域下的若干核心议题,最后对两者融合的未来发展提出思考。[结论/发现]数据要素研究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应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有组织地推进数据要素研究与实践。[创新/价值]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域思考数据要素研究,为进一步扩大学科研究视野、拓展学科研究空间提供启示,为数据要素化与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学科话语建构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的实践探索与发展重点
    曾粤亮, 吕晓龙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3): 60-71.   DOI: 10.13366/j.dik.2024.03.060
    摘要120)      PDF(pc) (418KB)(274)    收藏
    [目的/意义]系统梳理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的实践探索历程与经验并明晰发展重点,有助于推进新时代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进程,优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设计/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政策梳理,剖析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实践历程,结合各阶段关键措施与成效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依据近五年相关政策要领总结发展重点。[结论/发现]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实践探索历程可分为雏形初现、多点布局、体系构建和提质增效四个阶段;实践经验可总结为五点:以国家战略引领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以点带面推进项目实施,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参与,聚焦弱势群体数字化服务,以中华文化为内核构建数字资源体系;未来可从“广度、深度、精度、高度、温度”维度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创新/价值]总结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历程与经验,提出未来发展的五个重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数据要素×应急管理”的乘数效应机理与激活路径
    沙勇忠, 魏兴飞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2): 18-22.   DOI: 10.13366/j.dik.2024.02.018
    摘要176)      PDF(pc) (271KB)(271)    收藏
    文章探讨了应急管理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机理及其激活路径。首先阐释了数据要素的关键特征及其应急管理意涵,而后从DIKW(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模型、应急管理活动以及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互动融合三方面论述了应急管理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了场景牵引、数商推进、技术创新和上下分化等应急管理中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激活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