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知识状态 引领学科发展潮流
期刊中心首页
首页
关于本刊
作者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期刊浏览
联系我们
English
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期刊订阅
投审稿流程
格式规范
版权声明
出版道德规范
期刊相关政策
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莫道桑榆晚:短视频观看行为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周冬, 李武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36-45, 64. DOI:
10.13366/j.dik.2024.05.036
摘要
(
766
)
PDF(pc)
(411KB)(
290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老年人使用社会媒体实现自身福祉最优化的基础条件并实证检验短视频观看行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积极老龄化提供借鉴。[研究设计/方法]结合信息社会学、传播心理学以及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分析框架,从补偿选择性优化理论视角切入提出研究假设,使用全国代表性样本检验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体短视频观看对其抑郁水平和幸福感的影响,探讨融合了老年人健康和社交需求目标补偿性选择最优化的短视频观看行为在减少物理和心理层面社会隔绝中产生的积极中介效应。[结论/发现]短视频观看行为与老年人抑郁水平/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关系,但短视频观看行为可以显著影响健康行为和社会联结。两者对降低老年人抑郁程度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并在短视频观看和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中起到显著的积极中介作用。如果老人互联网使用时长超过5个小时,短视频观看与心理健康关系中健康行为中介路径将失效。[创新/价值]从补偿选择性优化理论视角分析了理性与非理性新媒体平台使用决策的影响,并检验了减少身心隔离在短视频观看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
迈向智慧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智慧化赋能方案设计
祝嘉淇, 孟高慧, 刘畅, 张久珍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64-74. DOI:
10.13366/j.dik.2024.06.064
摘要
(
631
)
PDF(pc)
(411KB)(
192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智慧化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智慧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尝试设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智慧化赋能方案,助力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改造和升级。
[研究设计/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29所代表性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管理系统的智慧化建设实践进行现状梳理、特点总结与问题剖析。
[结论/发现]
当前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智慧化建设具有开局良好、依托数智技术、以局部智慧化为主等特点,同时存在缺乏集成性建设方案、建设进度不均衡、软硬件基础受限的问题。依据当前智慧化建设的现状、特点和问题,提出了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智慧化赋能方案,介绍了赋能的对象、过程与环境。
[创新/价值]
所提出的赋能方案有助于填补集成性建设方案的空缺,以期为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智慧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
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进展、问题与对策
任明, 王为久, 周文泓, 刘越男, 姚艾昕, 文利君, 巩一瑾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25-35. DOI:
10.13366/j.dik.2024.05.025
摘要
(
623
)
PDF(pc)
(399KB)(
109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系统地总结当前全国各地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的实践进展及经验做法,为政策制定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实证基础。[研究设计/方法]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基础环境、保障支撑、执行推进三个维度,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推进情况展开深入调查和综合分析。[结论/发现]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整体上呈三级梯队分布并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各地在产业环境发展、制度保障、技术平台建设、公共数据开放与授权应用、数据流通交易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数据制度体系不完善、场内数据交易规模不足等问题。基于此从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和加强公共数据供给激活数据流通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创新/价值]对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进行了全景式的调查和研究,提炼共性问题,总结发展经验,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向纵深发展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4.
互动数字叙事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内涵、系统要素和提升对策
余敏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65-75. DOI:
10.13366/j.dik.2024.05.065
摘要
(
616
)
PDF(pc)
(454KB)(
397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将互动数字叙事应用于文化遗产领域是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的重要实践,是“数字+文化遗产”的灵活实践,也是国家一系列数字文化战略的贯彻实践。[研究设计/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梳理互动数字叙事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归纳互动数字叙事的内涵及要素框架,在要素框架指导下结合文化遗产保护中互动数字叙事的已有实践“数字藏经洞”进行案例分析。[结论/发现]互动数字叙事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多层叙事场域、构建多元主体矩阵、探索故事设计新方法、架接超时空桥梁。未来还需着力凝练叙事文本文化精神、积极扩展叙事主体矩阵边界、灵活运用叙事技巧平衡话语、持续引入前沿技术丰富形式。[创新/价值] 系统阐述互动数字叙事内涵要素,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展演提供框架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5.
基于大规模用户调查的图书馆多元服务需求和满意度研究
刘畅, 孟高慧, 林博, 肖珑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28-40,53. DOI:
10.13366/j.dik.2024.06.028
摘要
(
577
)
PDF(pc)
(586KB)(
135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在“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背景下,响应党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指示,开展大规模的图书馆多元服务的用户需求和满意度调查,为国内图书馆服务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调查依据。
[研究设计/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用户特征数据,得到了广泛覆盖不同地区、年龄、学历、收入、职业、常住地的7,314名用户的问卷。采用描述性统计、差异检验和二维象限法来描述用户的图书馆相关行为特征及对图书馆多元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状况,运用回归分析来识别用户需求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结论/发现]
描述出用户对图书馆的使用频率、所用的图书馆类型、对图书馆服务的熟悉度,以及获取图书馆服务信息的渠道等行为特征,揭示出用户对图书馆各类服务的需求强度和满意度存在显著区别,识别出用户的个人和行为特征会影响其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并与需求特征共同影响其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
[创新/价值]
从用户视角刻画了国内图书馆服务的发展现状,指明了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潜在方向,提供了图书馆改进服务的可行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6.
文化记忆:从后现代到后数字时代
夏翠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75-82. DOI:
10.13366/j.dik.2024.06.075
摘要
(
551
)
PDF(pc)
(317KB)(
367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在文化记忆理论奠基人扬•阿斯曼逝世之际,回顾与总结文化记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贡献,梳理其发展脉络和重要学术影响,作为对学术研究者和学术研究本身的致敬。
[研究设计/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解读该理论的后现代性本质,以追溯其产生跨学科影响的根源。
[结论/发现]
提出数字记忆作为数智时代文化记忆的新形态和新常态,数字人文作为数智时代记忆研究的大帐篷,并对数字记忆和数字人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
[创新/价值]
结合元宇宙和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后数字时代记忆研究的新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记忆研究的新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7.
信息科学:历史与认同
Michael Seadle, 编译:王迪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6-15. DOI:
10.13366/j.dik.2024.05.006
摘要
(
541
)
PDF(pc)
(353KB)(
1153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摘自Michael Seadle教授即将出版的专著《信息科学:历史,哲学,应用》,囊括了Seadle教授在世界顶级信息学院联盟(iSchools)2024年会主旨报告的核心内容。旨在向读者介绍信息科学的起源及其如何随时间在不同文化中发展,并从创始人的视角出发,介绍了信息学院的诞生。这些内容一方面基于Seadle教授作为信息学院创始人之一的个人经历,另一方面则基于标准的史料资源。本文充分重视历史和国际化视角,覆盖了广博的知识范畴,探索了信息在不同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在欧洲与中华文化。事实表明,信息与人类历史同样古老,并且对于几乎所有人类行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8.
哪些研究更易产生政策影响——以学术论文分类与多维特征分析为路径
曹喆, 尚媛媛, 张琳
图书情报知识 2025, 42 (
1
): 6-17,28. DOI:
10.13366/j.dik.2025.01.006
摘要
(
538
)
PDF(pc)
(704KB)(
66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支撑政策制定是科研成果社会价值的重要反映之一,但科研成果政策影响的复杂成因尚不明朗。聚焦政策影响产生的源头,探究不同类型学术论文产生政策影响的特征,相关结果能为科研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提供实证依据。
[研究设计/方法]
从是否以政策为导向的研究动机和提供支撑性或引导性信息的研究内容两个维度出发,构建政策影响视角下学术论文分类的理论模型,基于论文摘要设计类型划分的具体实现路径。以生物医学领域研究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围绕“政策影响扩散→多元影响比较→研究主体回溯”分析思路,设计多维测度指标,揭示不同类型论文的特征异同。
[结论/发现]
在有政策引用的论文中,以政策为导向的行动建议型和决策支持型论文较多;而在高政策引用的论文中,提供支撑性信息的信息提供型和决策支持型论文较多。四类论文被政策引用的即时性与持续性,施引机构和国家的多样性,均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四类论文在不同场景中,特别是在网络传播和政策支撑两个场域之间,具有相对一致的影响力水平;从主体视角回溯政策影响的成因,发现国际合作有助于促进政策影响的产生,而不同国家产出的四类论文及其政策影响特征各具特色。
[创新/价值]
构建政策影响视角下学术论文的分类模型和实现路径,为剖析和理解学术论文的政策影响提供新的理论框架与方法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9.
健康焦虑人群信息行为的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
陈旖旎, 周晓英, 岳丽欣, 池文浩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89-102. DOI:
10.13366/j.dik.2024.05.089
摘要
(
534
)
PDF(pc)
(466KB)(
237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通过分析健康焦虑人群信息行为的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索其信息行为特征形成原因与过程,发现健康焦虑人群使用网络健康信息的问题,为网络健康信息管理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 采取深度访谈法收集访谈资料,采用无干扰研究法收集微信群聊记录,并对其进行扎根理论编码分析,识别健康焦虑人群信息行为的类型、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与解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信息行为形成的过程与原因。[结论/发现] 健康焦虑人群的信息行为是在信息认知偏差、个体需求、个体动机和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涉及信息搜寻行为、信息评估行为、信息利用行为、信息分享行为和信息规避行为五种主要类型,并逐渐表现出对健康信息的强迫性需求和联想、对健康信息的极高要求、对健康信息的极度依赖三种主要行为特征。[创新/价值]分析了信息认知偏差对健康焦虑人群信息行为的影响,归纳了健康焦虑人群的信息行为类型与典型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0.
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刘越男, 任明, 周文泓, 王为久, 黄倩倩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16-24,35. DOI:
10.13366/j.dik.2024.05.016
摘要
(
514
)
PDF(pc)
(352KB)(
110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评价指标,旨在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与策略,推动数据要素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研究设计/方法]通过文本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评价指标体系予以构建。[结论/发现]形成了以基础环境、保障支撑和执行推进为三大维度的细化至33项四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立足我国实际展开应用与验证,随后就指标体系的优化提出展望。[创新/价值]从政府主导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的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融入信息资源管理的学科基础理论与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1.
融入经验知识的人智交互方式对老年用户信任体验的影响
孙辛欣, 孙亚楠, 赵宇翔, 陈卓婧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46-55. DOI:
10.13366/j.dik.2024.05.046
摘要
(
472
)
PDF(pc)
(362KB)(
67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深度老龄化社会下智慧居家养老成为重要趋势,目前人智交互中较差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造成老年人对智能体的技术接受度低,信任体验差的问题。探索应用经验知识的交互控制方式与智能体反馈方式的作用,有助于提升老年用户的使用意愿,为人智交互设计提供新方向。[研究设计/方法]构建人智交互受控实验,采取3(交互控制方式:语音/APP/拉绳)×2(交互反馈方式:平静/活跃)两因素混合实验,共招募三组被试,每组各30名老年人分别观看智能摄像头的2组交互演示视频,用量表度量人智交互的信任体验。[结论/发现]对于智能体隐私回避功能,当经验知识应用于人智交互控制方式能够显著影响老年群体的交互信任体验,拉绳控制的信任程度显著优于语音控制和App控制,上述影响在平静反馈时存在;而活跃反馈时经验知识对信任体验效果的影响受到抑制,且拉绳控制同语音控制之间无显著差异。[创新/价值]聚焦于经验知识在人智交互控制方式中对老年人信任体验的影响,通过受控实验精确度量老年人信任体验,为从信任层面优化用户体验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丰富了智能体交互设计的基本准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2.
技术驱动与体验牵引并重: 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姜婷婷, 陈雪, 孙竹墨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83-93,112. DOI:
10.13366/j.dik.2024.06.083
摘要
(
470
)
PDF(pc)
(433KB)(
643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旨在夯实数字文化领域的理论基础,为数字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构思、创建、评估提供实践指导,激发数字文化事业与产业的活力。
[研究设计/方法]
首先调查展示了沉浸式媒介和自然式交互这两大类前沿技术在数字文化领域的应用现状;而后针对技术导向的数字文化体验雷区,提出了以数字技术为引擎、以体验设计与度量为双翼的“一擎两翼”模型。
[结论/发现]
数字文化“一擎两翼”模型引入了备受推崇的“以用户中心”数字体验设计理念,并对过去受到忽视的数字文化用户需求挖掘、偏好识别、反馈分析工作进行了重点阐释。展望未来,多感官呈现、多模态交互、多样化体验度量将成为数字文化的重要发展趋势。
[创新/价值]
通过基础理论构建和实践经验总结凸显了新兴技术驱动和用户体验牵引对于推进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3.
AI换脸技术焦虑的生成机制:基于SEM和fsQCA的实证分析
谢兴政, 段秋婷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103-114, 127. DOI:
10.13366/j.dik.2024.05.103
摘要
(
450
)
PDF(pc)
(567KB)(
313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以AI换脸技术所引发的用户焦虑为切入点,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AI换脸技术焦虑生成机制研究模型,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提供思路。[研究设计/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结合的方法,对500份网络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神经质、个人创新性和负面口碑对AI换脸技术焦虑的影响机制。[结论/发现] SEM结果证实了神经质和负面口碑正向影响AI换脸技术焦虑,但个人创新性则对AI换脸技术焦虑无显著影响,且仅有感知侵入性在两条路径中发挥中介作用;fsQCA结果显示,侵入敏感型和侵入脱敏型两类构型会触发AI换脸技术焦虑的生成。[创新/价值]突破既有用户认知及能力不足引发技术焦虑的研究思路,聚焦于用户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心理感知要素,验证了微观因素和中观因素对于AI换脸技术焦虑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4.
AI影响了你的社会科学研究吗?
李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1-1.
摘要
(
446
)
PDF(pc)
(74KB)(
534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5.
健康信息画像构建及虚假健康信息识别: 融合社会感知数据与发布者先验知识
赵又霖, 庞航远, 石燕青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141-154,165. DOI:
10.13366/j.dik.2024.06.141
摘要
(
432
)
PDF(pc)
(548KB)(
55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融合包含丰富个体情感、行为和交互信息的社会感知数据和发布者先验知识有助于提高虚假健康信息识别精度。
[研究设计/方法]
基于社会感知数据,综合历史信息文本描述发布者对待检测信息的先验知识,并融合发布者先验知识,从发布者特征、内容特征和接收者行为特征3个维度提取健康信息特征;同时,建立健康信息画像,并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构建虚假健康信息识别模型FHIR_SSD&PPK。
[结论/发现]
FHIR_SSD&PPK模型识别虚假健康信息的效果最好,准确率为92.35%;发布者特征的特征重要度占比总和最高,为51.59%,其中发布者先验知识特征的特征重要度为44.01%,并且与未考虑发布者先验知识的模型相比,F1值提升2.26%,说明本文提出的发布者先验知识是构建识别模型的关键特征。
[创新/价值]
FHIR_SSD&PPK模型融合社会感知数据和发布者先验知识,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识别虚假健康信息,在细粒度和深度上对虚假健康信息识别研究进行了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6.
叙事信息的语义表示与组织结构研究
侯西龙, 王晓光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150-160. DOI:
10.13366/j.dik.2024.05.150
摘要
(
416
)
PDF(pc)
(406KB)(
104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叙事是人类之间知识与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数智时代,对叙事的语义建模、形式化表示与组织是计算机处理、理解和生成叙事的基础和前提,也能帮助学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叙事。[研究设计/方法]调研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叙事信息语义表示模型,分析叙事信息语义表示的核心要素与构成;从信息组织的视角,归纳总结叙事信息的组织结构。[结论/发现]对叙事信息的语义表示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受到基础理论、应用领域、媒介形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叙事信息的组织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基于事件与时间序列以及基于结构与机制的叙事信息组织逻辑。[创新/价值]系统总结了不同领域的叙事信息语义表示与信息组织问题,有助于促进对叙事的理解及语义互操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7.
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著作权法因应:确需设置合理使用规则吗?
魏远山
图书情报知识 2025, 42 (
1
): 78-88. DOI:
10.13366/j.dik.2025.01.078
摘要
(
412
)
PDF(pc)
(375KB)(
55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训练数据包含大量尚处保护期的作品,明确是否应为机器学习设置合理使用规则,有助于化解GenAI训练数据的著作权法争议。
[研究设计/方法]
以类型化视角审视表达型和非表达型机器学习,以是否符合“未经许可利用作品训练GenAI构成侵权→遵循授权使用规则阻碍技术进步→其他简化授权机制无法适用”的逻辑来确定是否设置合理使用规则。
[结论/发现]
作为非表达型机器学习的输入和训练阶段是“非作品性使用”,因不构成侵权自然无为其设置合理使用规则的必要;作为表达型机器学习的输出阶段是“作品性使用”,但因GenAI向公众开放前后所处场景有异,应作类型化分析。在未向公众开放时,GenAI输出结果主要用于验证模型训练情况,可被定性为合理使用;在向公众开放后,若输出结果对作品表达改动幅度超越改编行为范畴则属正当使用,反之则构成侵权。因输出阶段构成侵权不会阻碍GenAI技术发展,故无需为其设置合理使用规则。
[创新/价值]
与既有研究不同的分析方法和研究结论,对AI从业者和法律工作者探讨GenAI训练数据的著作权法问题具有启示作用,也对丰富和深化现有研究有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8.
“借船出海”还是“造船出海”? 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进程研究
尚媛媛, 曹喆, 张琳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76-88. DOI:
10.13366/j.dik.2024.05.076
摘要
(
411
)
PDF(pc)
(699KB)(
49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当前我国科研人员国际期刊论文发表的数量与影响力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仍面临着科研人员国际发文需求与我国国际期刊规模失衡、论文外流现象凸显、我国国际期刊影响力有限等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从国际论文大国成长为国际期刊强国是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建设中需要着重突破的难点。[研究设计/方法]对Web of Science三大索引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大陆地区284种国际学术期刊进行研究,比较了国内外出版商在推动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论/发现]国外出版商在推动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方面起到了重要带动作用,但国内出版商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结合学科领域来看,自然科学领域内国内出版商已形成一定“造船出海”规模,而人文社科领域“借船出海”现象更为明显。在国际化效果上,国外出版商出版的我国国际期刊整体学术影响力更高,国际合作率更高,国际传播范围更广。提出了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要以政策引导、平台建设、机制优化为支撑,既在现阶段充分利用“借船出海”策略,又积极推动未来的“造船出海”转型,以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创新/价值]从国内外出版商对比的视角对我国国际学术期刊进行了系统剖析,从而为推进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9.
基于制度文本分析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协同治理研究
严炜炜, 宋佳慧, 王妍妍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115-127. DOI:
10.13366/j.dik.2024.05.115
摘要
(
407
)
PDF(pc)
(451KB)(
218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平台经济发展背景下,针对网络平台中的信息内容治理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协同治理的框架与模式,有助于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研究设计/方法] 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中的三级编码工作开展研究,对77份来源于政府、行业组织和平台的三层级制度文本进行编码,得到160个初始概念、31个范畴、10个子范畴和3个主范畴;结合内容分析法,揭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结构组成要素并构建协同治理框架,同时进一步围绕主体协同关系探究协同治理模式。[结论/发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包括治理对象、治理主体和治理活动三个组成要素;政府、行业组织、平台和用户四类治理主体按照制度规约、管理工作和处理方式三个方面的治理活动,并主要以“预防性治理-即时性治理-结果性治理”等治理环节开展协同治理工作。[创新/价值]基于三层级制度要求,结合信息生态学视角进行解构剖析,并构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协同治理框架与模式,重点揭示其中主体协同治理工作的运行机理与不足,可丰富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理论体系,所提出的优化策略可为有序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信息内容治理提供指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0.
专题笔谈:调研“信息资源管理”与创作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纪实
孟广均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6-13. DOI:
10.13366/j.dik.2024.06.006
摘要
(
392
)
PDF(pc)
(308KB)(
878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1.
科技强国科技情报体系建设经验及启示
蒲虹君, 陈云伟, 刘昊, 刘清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113-126. DOI:
10.13366/j.dik.2024.06.113
摘要
(
386
)
PDF(pc)
(488KB)(
204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针对我国科技情报体系发展现状与问题,梳理主要科技强国科技情报体系建设的相关经验,为我国科技情报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研究设计/方法]
调研美、英、德、日等国家科技情报体系建设经验,从政策法规、活动组织、科技信息资源与情报研究方法、智库与研究型图书馆作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归纳共性特点。
[结论/发现]
美、英、德、日等国家的科技情报体系建设适应科技竞争与国家安全需求,构建了“政产学研社”协调机制,信息资源、技术手段、人才建设走在世界前列。我国要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加强体制机制、信息资源、技术方法、人才队伍等关键要素发展与建设,逐步健全科技情报体系。
[创新/价值]
揭示了我国科技情报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我国完善科技情报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2.
组态视角下Y世代移动数字过度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巩洪村, 邓三鸿, 杨杰, 孔嘉, 曹高辉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128-137,149. DOI:
10.13366/j.dik.2024.05.128
摘要
(
383
)
PDF(pc)
(389KB)(
208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数字过度使用对用户福祉、人际关系、工作生产力等产生了负面社会影响,探索移动数字过度使用前因的复杂作用机制,以期帮助用户迈向适度且有意义的人机交互,缓解数字技术产生的负面影响。[研究设计/方法]基于数字幸福感框架,从个人、设备及环境三个层面的因素出发,构建Y世代移动数字过度使用的组态模型。收集关于Y世代数字用户的158份问卷数据,通过NCA方法分析数字过度使用的必要条件,并通过fsQCA分析用户数字过度使用的条件组态。[结论/发现]结果发现了数字素养、感知数字幸福感应用有用性、社会数字压力三个必要条件,以及四条数字过度使用的等效路径,其中,性别、特质错失焦虑、实际数字使用时长以及非工作时间的电子通信期望是导致用户移动数字过度使用的核心条件。[创新/价值]将数字过度使用行为定位于非临床视角,在成瘾框架外证实了前因与移动数字过度使用之间因果关系的非对称性,扩展了对数字过度使用产生机理的认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3.
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助力新质生产力
李广建, 潘佳立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14-27. DOI:
10.13366/j.dik.2024.06.014
摘要
(
379
)
PDF(pc)
(475KB)(
116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探讨信息资源管理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其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关键角色,以期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角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研究设计/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并从技术与创新、经济与市场、人才与教育、政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探讨了信息资源管理在新质生产力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同时,讨论了信息资源管理在打破传统产业瓶颈、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培育未来产业萌芽中的策略和路径。此外,分析了信息资源管理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结论/发现]
信息资源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转型具有显著作用,其与前沿信息技术的融合、学科交叉与融合、信息资源的资产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要素的共识以及学科规范化建设是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当前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创新/价值]
系统构建了信息资源管理与新质生产力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建设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4.
基于多元服务需求的图书馆用户类型划分研究
孟高慧, 何家瑜, 刘畅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41-53. DOI:
10.13366/j.dik.2024.06.041
摘要
(
353
)
PDF(pc)
(570KB)(
77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面向跨多类图书馆的多元服务的大规模用户群体展开类型划分及预测研究,从宏观层面为国内图书馆的精准服务建设提供借鉴。
[研究设计/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用户特征数据,得到了广泛覆盖学术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多类图书馆的用户的7,314份问卷。采用聚类分析以依据多元服务需求特征划分用户类型,运用差异检验对比各类用户的个人、行为和服务满意度特征,并使用回归分析构建个人和行为特征对用户类型的预测模型。
[结论/发现]
依据多元服务需求将图书馆用户划分为阅读型、设施型、广需型、活动型、休闲型五类,发现不同类型用户的个人、行为和服务满意度特征存在明显区别,并建立了依据用户的外部特征预测其服务需求类型的模型。
[创新/价值]
有助于弥补跨多类图书馆的多元服务的用户类型划分研究的不足,在实现精准服务、加强主动服务、改进服务体验、细化服务宣传及优化整体布局多个方面助力国内图书馆服务建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5.
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作用机制
王曦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94-101,165. DOI:
10.13366/j.dik.2024.06.094
摘要
(
353
)
PDF(pc)
(354KB)(
108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聚焦剖析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作用机制,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参考。
[研究设计/方法]
运用扎根理论,深度访谈图书馆领域的专家与从业人员,采用编码技术处理数据,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作用机制模型。
[结论/发现]
智慧图书馆在人工智能技术环境中的发展机制是一个综合技术支撑与用户体验优化的复杂过程。智慧技术层面,人工智能增强了图书馆的日常运营效能;智慧资源层面,提升资源利用、采编、组织的效率;智慧空间方面,打造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学习交流环境;智慧服务层面,提升了服务响应速度与质量,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智慧管理层面,为管理决策、绩效考核和资源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创新/价值]
揭示了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作用机制,推进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为图书馆管理者提供策略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6.
以人民性引领专业化:东莞图书馆促进高质量发展实践探索
陈传夫, 赵庆香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56-64. DOI:
10.13366/j.dik.2024.05.056
摘要
(
332
)
PDF(pc)
(368KB)(
22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以东莞图书馆为案例,探讨以人民性引领图书馆专业化发展的模式,为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研究设计/方法]调研了东莞图书馆实践,结合《图书馆专业发展之路》,探讨了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问题,即坚持以人民性引领专业化发展,彰显图书馆的作为与担当。[结论/发现]图书馆专业化应坚持人民主体性原则,从图书馆队伍专业化、核心业务专业化、行业专业化三个方面提升图书馆发展水平,以促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价值]剖析东莞图书馆专业发展实践,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7.
身份符号还是视听符号: 政府反诈短视频中符号对情感唤醒及价值共创效果的影响
张敏, 张可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127-140. DOI:
10.13366/j.dik.2024.06.127
摘要
(
324
)
PDF(pc)
(608KB)(
218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探究政务反诈短视频中的身份符号和视听符号对用户情感唤醒与价值共创效果的影响,将情感唤醒体验作为联结符号互动与价值共创的中介因素,以揭示政务短视频价值共创过程机理。
[研究设计/方法]
基于情境模拟的实验方法收集用户体验数据,采用远程眼动仪收集情感唤醒数据,采用问卷量表收集价值共创效果数据,之后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身份符号和视听符号对用户情感唤醒和价值共创效果造成的影响,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情感唤醒的中介效应检验。
[结论/发现]
政务短视频中的视听符号越丰富,用户情感唤醒和价值共创效果越好;身份符号中,受害者和诈骗罪犯符号带来的情感唤醒和价值共创效果最好,警察符号次之,明星符号最差,当自变量为视听符号-多 ,身份符号-受害者时,情感唤醒对价值共创效果有显著的中介作用。
[创新/价值]
采用非介入性的眼动实验方法收集情感数据,证明了在多模态信息刺激下,眼动信号用于情感识别的可行性;基于符号互动理论,从身份符号和视听符号两个角度阐释了政务短视频用户在微观心理层面的情感与认知互动机理,为提升政务短视频与用户深入的意义互动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8.
数智时代图书馆用户需求变化研究
张春红, 张丹阳, 王桂敏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54-63. DOI:
10.13366/j.dik.2024.06.054
摘要
(
311
)
PDF(pc)
(364KB)(
100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基于数智时代图书馆的用户分类研究及行为特征分析,厘清不同用户群体使用图书馆服务的新需求,发现图书馆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设计/方法]
结合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专家预测、热点话题识别、案例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梳理用户类型,并基于用户分类及其行为特征进行预测研究,最终总结出用户使用图书馆服务的动机与目标、厘清用户行为与服务需求的变化。
[结论/发现]
基于用户需求变化分析发现图书馆服务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其关键性结论是:图书馆具有非常庞大的用户群体,大致可以分成研究型用户、学习型用户、休闲型用户、体验型用户、情报型用户、合作型用户、特需型用户等七种类型;其需求呈现出多元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可以总体归纳为智慧化、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人性化、实用化、精准化和虚拟化,体现在用户对图书馆服务或功能的各个项目、渠道、流程和整体的需求和期待中。
[创新/价值]
基于多元分析方法实现用户分类、服务需求变化分析和服务趋势预测,在用户研究与趋势研究领域开启新的研究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9.
“常识化后免于引用”现象的测度研究 ——以马太效应为例
吕海华, 李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102-112. DOI:
10.13366/j.dik.2024.06.102
摘要
(
306
)
PDF(pc)
(1513KB)(
15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常识化后免于引用(Obliteration by Incorporation, OBI)”现象是指,在学术研究中某些观点、方法、发现、理论等知识被普遍接受之后不再被引用的现象,这类知识在科学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不可或缺,但其学术影响力可能被低估,因此,对于常识知识的OBI现象测度尤为重要。
[研究设计/方法]
选取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1992—2021年)与JSTOR(1986—2018年),下载含有“马太效应”的全文本文献,通过构建OBI现象测度框架,揭示OBI现象中显性引用、隐性引用以及间接引用的程度,探究OBI现象背后引用行为的原因。
[结论/发现]
该框架能够有效揭示OBI现象的外部及内部特征,OBI现象背后的引用行为受到时间、文献类型以及语言等因素影响。
[创新/价值]
通过对于知识扩散过程中OBI现象的测度,为准确揭示常识知识的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知识流动的测度维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0.
人工智能大模型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挑战及其回应
徐拥军, 陈晓婷, 闫静
图书情报知识 2025, 42 (
1
): 57-69. DOI:
10.13366/j.dik.2025.01.057
摘要
(
286
)
PDF(pc)
(437KB)(
201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人工智能大模型对档案学基础理论带来挑战和变革,亟需探讨其如何推动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研究设计/方法]
通过对比传统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内容要点,阐述档案学基础理论对大模型挑战的回应,进一步解释“大模型如何影响档案学基础理论?而档案学基础理论又应当如何回应大模型发起的挑战?”
[结论/发现]
大模型对档案学基础理论提出了来源原则概念狭窄,文件生命周期延伸、档案价值转化,档案鉴定理论缺失可信性、销而不毁,档案记忆观的建构主体危机等挑战。为回应这些挑战,档案学基础理论需进行自我调适和创新:新来源观概念与背景的再发现,强调文件生命周期的动态连续性,关注档案鉴定理论的可信度检测与被遗忘权,规范算法权力和掌握记忆话语权。
[创新/价值]
从理论层面重新审视大模型对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挑战,以及档案学基础理论应如何进行自我修正以做出恰当回应,切实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档案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1.
大模型“涌现”视域下的智能健康医疗知识管理体系变革与创新发展
顾东晓, 赵旺, 王晓玉, 汤志伟, 朱凯旋
图书情报知识 2025, 42 (
1
): 44-56. DOI:
10.13366/j.dik.2025.01.044
摘要
(
275
)
PDF(pc)
(564KB)(
179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大模型的“涌现”正在重塑健康医疗知识体系和知识管理方式,亟须深入探讨该现象与特征对健康医疗领域知识体系的重大影响、演化路径、管理方法与前沿应用。
[研究设计/方法]
通过全面分析大模型的“涌现”现象与特征,以此作为大模型“涌现”视域系统梳理健康医疗知识体系的组成要素和演化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模型“涌现”视域下的健康医疗知识动态管理框架,并总结健康医疗大模型前沿领域的发展展望。
[结论/发现]
从大模型的“涌现”视域揭示了健康医疗知识体系三大要素之间以及体系内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动态转化关系,提出了对应的动态健康医疗知识管理框架。
[创新/价值]
揭示了大模型“涌现”对于健康医疗知识体系与管理方式的潜在影响,提出了大模型“涌现”视域下健康医疗知识管理新模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2.
图书馆的永恒
肖珑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1-1.
摘要
(
267
)
PDF(pc)
(80KB)(
216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3.
行为转折情境下的用户信息旅程研究: 界定、脉络与发展趋势
邓胜利, 丁威威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155-165. DOI:
10.13366/j.dik.2024.06.155
摘要
(
258
)
PDF(pc)
(357KB)(
46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通过研究行为转折视角下的用户信息旅程,探讨用户信息行为规律,为系统、深入地诠释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应用参考。
[研究设计/方法]
采用系统性综述法梳理现有研究文献,将发表于2004年至2023年的53篇相关文献纳入分析,明晰当前研究的发展脉络并进行整合。
[结论/发现]
现有研究存在一定的理论模型提供理论支持,偏向于采取定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应用情境在该领域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信息旅程研究是一个侧重于理论探究和实践验证的综合性研究领域,未来的研究呈现出信息旅程理论构建、跨学科方法综合运用、多领域应用场景拓展和信息旅程研究内容深化的发展趋势。
[创新/价值]
信息旅程现有研究成果仍较为缺乏,在该领域还有许多进一步探讨的空间。通过梳理信息旅程相关研究,结合具体转折情境,探讨用户信息旅程的研究脉络,以期为信息行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加深对用户信息旅程的理解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4.
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著作权法因应:著作权合规方案
戴文怡, 肖冬梅
图书情报知识 2025, 42 (
1
): 89-100. DOI:
10.13366/j.dik.2025.01.089
摘要
(
257
)
PDF(pc)
(397KB)(
114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著作权风险颇受世人关注,有必要在深度解析具体风险的基础上提出著作权合规方案,为相关义务主体提供合规指引。
[研究设计/方案]
依据我国著作权相关制度,按照“是否落入著作权控制范围-是否构成合理使用”的判断流程,对数据输入、模型训练和内容输出阶段的使用行为及其著作权风险进行分析。
[结论/发现]
模型训练阶段不存在著作权侵权风险,数据输入阶段存在复制权侵权风险,内容输出阶段存在复制权、改编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等侵权风险。故服务提供者兼模型训练者需做好利用公共领域作品和著作权保护期限内作品的著作权合规;单纯的服务提供者则需做好模型开发阶段延续风险防范和提供服务阶段的著作权合规。
[创新/价值]
具体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著作权风险,并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著作权合规的方案,为相关企业、机构等开展模型训练和对外服务活动提供著作权合规指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5.
科学论文政策影响力计量的数据库选择——基于Altmetric与Overton的比较
方志超, 郑尔特
图书情报知识 2025, 42 (
1
): 18-28. DOI:
10.13366/j.dik.2025.01.018
摘要
(
249
)
PDF(pc)
(435KB)(
340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各类政策引文数据库因索引范围的差异,可能导致围绕科学论文的政策计量分析结果的不同。需要通过比较研究来理解不同数据库所能提供的数据基础的差异,以更好地支持科研成果的政策影响力计量与评价。
[研究设计/方法]
比较了同时期内Altmetric和Overton两大主流政策引文数据库收录的政策文件范围的异同。并面向约1,700万篇科学论文,比较了Altmetric和Overton数据库提供的政策引文数据在覆盖范围、数据体量、学科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结论/发现]
相比于Altmetric,Overton提供了范围更广、数量更多的政策文件和政策引文,表现出显著的数据优势。但Altmetric与Overton收录的政策文件仅有小部分重合,二者代表了不同决策主体不同的政策观点和科学证据使用行为,难以相互替代,可以互为补充。
[创新/价值]
在科研成果的政策影响力定量评价中,应注意和警示政策引文数据库选择对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数据获取策略,以实现更负责任的评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6.
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的数据可用性影响因素研究
邢文明, 邓孝庆, 秦顺
图书情报知识 2025, 42 (
1
): 135-145. DOI:
10.13366/j.dik.2025.01.135
摘要
(
240
)
PDF(pc)
(393KB)(
58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识别影响科学数据可用性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提升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效能。
[研究设计/方法]
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26位采访对象进行深度访谈,识别科学数据开放共享过程中数据可用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框架模型。
[结论/发现]
科学数据的可用性受到数据本身、相关者、环境三个维度的因素影响。数据是基础,包括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两个方面;相关者是重要力量,包括数据生产者、数据使用者和其他相关者;环境是保障,包括社会环境、政策法规、技术工具三个方面。提出增强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数据可用性的建议,包括健全科学数据相关政策规范,加强科学数据共享重用过程管理,强化数据技能教育和培训。
[创新/价值]
系统探索了影响科学数据可用性的因素及其保障机制,为关联主体增强科学数据管理能力、提升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服务效能提供参考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7.
算法推荐、信息茧房与“附近的消失”
郭亚军, 李天祥, 冯思倩, 刘坤锋
图书情报知识 2025, 42 (
2
): 156-166. DOI:
10.13366/j.dik.2025.02.156
摘要
(
234
)
PDF(pc)
(417KB)(
79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数智时代算法推荐技术过度发展与应用加剧信息茧房并引发“附近的消失”,对此现象的研究与破解可以为规范算法技术、优化用户信息行为以及改善社会环境提供参考与借鉴。
[研究设计/方法]
研究采用“作茧”“破茧”“成蝶”递进式结构展开论述,针对“算法推荐—信息茧房—附近的消失”危害反应过程中用户主体遭遇的阶段性困境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以破除信息茧房和重现“附近”。
[结论/发现]
“作茧”过程中用户主体面临“角色退化的网络空间困境—思维固化的观念认知困境—情感淡化的现实生活困境”;“破茧”应聚焦于算法社会中用户的主体性地位,从算法认知层、算法技能层与算法规范层提升其算法素养;“成蝶”应综合自我觉醒、虚实共生和技术向善三条路径实现开拓性变革,重现“附近”。
[创新/价值]
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角,探究算法推荐、信息茧房与“附近的消失”这一社会现象之间的关联,并寻求问题解决路径,为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贡献学科智慧与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8.
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截屏行为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
热孜亚•艾海提, 郑小川, 李珊珊, 范昊
图书情报知识 2025, 42 (
1
): 101-112. DOI:
10.13366/j.dik.2025.01.101
摘要
(
227
)
PDF(pc)
(433KB)(
104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截屏行为与个人数字资源管理、社会信任构建息息相关。本文旨在对截屏行为进行系统聚焦与整合性探讨,以构建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截屏行为理论模型。
[研究设计/方法]
采用扎根理论,对22份访谈材料和爬取的681条微博帖子进行三阶段编码,构建了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截屏行为模型。
[结论/发现]
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截屏行为主要受到信息、动机、用户、技术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从截屏频率、工具和类型三方面揭示了截屏行为特征,截屏行为异化结果主要表现为数字囤积、社会交往隐患和知识产权风险。
[创新/价值]
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角度出发,将截屏行为作为社交媒体环境下的重要用户信息行为之一,探讨其产生机制、行为特征和异化结果,为社交媒体用户、平台服务提供改进建议,帮助抑制截屏异化行为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9.
如何提升中国学术论文的国际政策影响力——基于多维计量特征分析的策略研究
曹喆, 张琳, 尚媛媛
图书情报知识 2025, 42 (
1
): 29-43. DOI:
10.13366/j.dik.2025.01.029
摘要
(
227
)
PDF(pc)
(572KB)(
78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致力于探究中国学术论文影响国际政策制定的策略,旨在为推动中国科学研究深度参与全球政策治理提供参考。
[研究设计/方法]
借鉴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构建科学研究影响政策的理论模型,以联合国政策文件引用的中国学术论文为样本,从生产主体、研究内容和传播载体三个角度剖析其特征。
[结论/发现]
从生产主体来看,相当比例的样本集论文由非高校类机构产出,且中国机构与国际机构的合作现象突出;从研究内容来看,样本集论文的学科领域和细分主题分布呈现出鲜明的需求导向性;从传播载体来看,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以及以解决现实问题和政策支撑为导向的期刊,其刊载的论文更容易产生政策影响,而中国机构在一些高政策显示度期刊上的发文有限。
[创新/价值]
构建了科学研究政策影响的“5W”分析框架并开展实证分析,提出了注重机构特色与政策服务目标的匹配、善用期刊力量提升研究成果在政策界的可见度,以及加强培育同国际重要机构的合作关系和中国学者在其中的任职机会三方面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40.
日常生活情境下用户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交互行为分析
王俊, 谢青伶, 刘畅
图书情报知识 2025, 42 (
2
): 60-69, 93. DOI:
10.13366/j.dik.2025.02.060
摘要
(
225
)
PDF(pc)
(381KB)(
100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正成为人们新的信息获取渠道。人们在日常生活情境下如何看待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以及这类产品在辅助人们完成日常生活情境任务时的表现如何,都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本文以ChatGPT3.5的熟练用户为研究对象,分析用户在日常生活情境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交互行为。
[研究设计/方法]
采取纵向研究设计,结合日记法和访谈法,记录熟练使用ChatGPT的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ChatGPT的交互过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归纳用户使用ChatGPT完成的任务类型,比较不同类型任务下用户的交互行为和体验差异。
[结论/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高校用户利用ChatGPT完成的任务类型可以按照认知复杂度分为:信息获取型、理解型、操作型、分析评估型、创造表达型等五类任务。其中用户对信息获取型、理解型、操作型任务表现出较高满意度水平,而对分析评估型任务的满意度略低、对创造表达型任务的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
[创新/价值]
从认知层次归纳任务类型,可以为未来AIGC提供可操作的评价维度,有助于发掘智能交流时代的用户信息需求,丰富AI赋能视角下的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成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