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知识状态 引领学科发展潮流
期刊中心首页
首页
关于本刊
作者指南
出版道德声明
期刊浏览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期刊订阅
投审稿流程
格式规范
版权声明
出版道德规范
期刊相关政策
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高校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多维分析
周琼, 徐亚苹, 蔡迎春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3
): 38-48. DOI:
10.13366/j.dik.2024.03.038
摘要
(
1079
)
PDF(pc)
(375KB)(
367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深入研究大学生AI素养能力现状以及其与实际应用、态度、兴趣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在AI时代培养学生拥有良好AI素养的可行性与举措,为推动AI素养教育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了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现状以及其与教育培训背景、实际应用经验、态度和兴趣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设计强调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学生AI素养水平的关键性作用,并多角度考察了教育培训、学科背景、态度、兴趣等因素对AI素养的影响。[结论/发现]在数字化时代,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实际使用AI技术或产品,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全面提升其在AI素养方面的水平。此外,学生的积极态度、兴趣与AI素养之间呈正相关性关系。[创新/价值]为高校学生AI素养水平测量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量表,并验证了影响AI素养水平高低的因素。为未来深入探讨AI实际使用与理论学习之间关系、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框架提供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
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全球进展与展望
张静蓓, 虞晨琳, 蔡迎春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3
): 15-26. DOI:
10.13366/j.dik.2024.03.015
摘要
(
889
)
PDF(pc)
(392KB)(
399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和总结AI素养教育的全球发展现状与趋势,明晰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并以此提供优化策略。[研究设计/方法]以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等发布的政策文件、会议记录、研究论文等各种研究资料为基础探索AI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以采莓模式分析国内外29所高校在AI素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举措。[结论/发现] AI素养教育与AI教育存在明显的界限与联系。国际政策导向在推动AI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AI素养教育框架缺失。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实践的施教者主要是学院、学习发展中心和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教育内容涉及知识、技能、态度伦理价值观等方面。高校开展AI素养教育需要制定与优化教育框架、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关键作用、实施多元化教育策略并基于KSAVE充实教育内容。[创新/价值]洞察AI素养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剖析高校AI素养教育的创新实践并以此提出优化策略,为高校AI素养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
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李斯, 张皓珏, 陈一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6-13. DOI:
10.13366/j.dik.2024.04.006
摘要
(
754
)
PDF(pc)
(333KB)(
243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多层维度揭示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为“十五五”时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宏观数据与案例文本作为数据源,提取建设方式、空间营造、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形成概念和类型,归纳存在的问题。[结论/发现]我国以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为主体,在总分馆制基础上开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新建、改造和嵌入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建设方式,空间价值是核心价值,空间的变革带动了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变革。未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要与已有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深入衔接,同时形成错位发展;加强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价值]采用多源数据从宏观上揭示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现状,提出面向“十五五”的发展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4.
今天你上“小红书”了吗?在线社区用户信息分享的主题提取与动机分析
刘洋, 段宇杰, 张鑫, 董亦非, 胡秀英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110-120,145. DOI:
10.13366/j.dik.2024.04.110
摘要
(
752
)
PDF(pc)
(888KB)(
310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旨在定量分析小红书平台上用户分享内容的主题,以促进社交媒体平台的质量改善,推动社交平台健康发展。[研究设计/方法] 基于Censydiam动机分析模型,采用BERTopic主题提取方法,构建在线社区信息分享主题与动机研究框架。以小红书平台为研究对象,收集了3,688,942条用户信息,并对用户在不同主题下的信息分享动机进行了分析。[结论/发现] 小红书用户的信息分享主题主要包括生活经验、购物和食品三个方面。用户主要需求包括对社会群体的认同与归属感、融合沟通以及享乐与释放等方面。因此,平台应更注重与整体社交媒体环境的和谐性,保持一致的社交调性,以体现对用户群体的关怀和增强用户的归属感。[创新/价值] 以小红书在线社区的文本数据为基础,验证了研究框架的可行性,并为在线社区的分析和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5.
生成式AI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媒介呈现与风险治理
张奎, 王秀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98-109. DOI:
10.13366/j.dik.2024.04.098
摘要
(
715
)
PDF(pc)
(442KB)(
338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生成式AI作为新兴媒介形态,对传统文化传播具有重塑媒介结构和社会情境的双重作用。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媒介呈现与风险治理,对于传统文化的智能媒介传播、中国特色数字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意义。[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参与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媒介学、符号学等理论,从媒介呈现、风险因素及风险治理三个维度探讨生成式AI在传统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结论/发现]生成式AI在媒介物质、媒介互动、媒介符号、媒介时间、媒介空间等方面对传统文化传播产生着复杂影响,存在着文化准确性、真实性及完整性不足,文化价值冲突与创造性降低,文化偏见与不平等,侵权与商业化过度等方面风险,这亟待监管机构、服务提供者、文化文物单位、使用者等多主体参与协同治理。[创新/价值]从生成式AI角度审视传统文化传播的理论逻辑,并提出风险因素及多方协同治理的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6.
全球视野下我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构建
黄如花, 石乐怡, 吴应强, 陈添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3
): 27-37. DOI:
10.13366/j.dik.2024.03.027
摘要
(
708
)
PDF(pc)
(386KB)(
441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构建更具普适性、新颖性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研究设计/方法]参考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国际组织报告、国际标准、多个先行国家(地区)的政策、我国的国家战略需求、雇主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学术论文、全球知名企业动态和已开设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课程的内容,分析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的构成及其依据。[结论/发现]我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由人工智能认知、人工智能技能、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伦理四大部分组成。[创新/价值]有别于国内同类成果主要依据学术论文析出的人工智能素养能力框架,整合多种来源的学术数据,构建出兼具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价值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内容框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7.
国内外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综述
杨彦彬, 马骋宇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3
): 154-166. DOI:
10.13366/j.dik.2024.03.154
摘要
(
474
)
PDF(pc)
(423KB)(
226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现状,梳理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框架,为国内外学者开展健康数字鸿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通过主题词检索,筛选出健康数字鸿沟相关英文文献77篇,中文文献17篇,采用系统性综述法对国内外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并展望健康数字鸿沟研究方向。[结论/发现]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框架,揭示健康数字鸿沟的研究现状,归纳健康数字鸿沟的3个表现维度、4大影响因素,2类影响结果以及4种干预措施。[创新/价值]对国内外健康数字鸿沟主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研究要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促进健康数字公平,消除健康数字鸿沟提供研究框架和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8.
“抖音注我”开新局:平台技术环境下的非遗传播传承路径与政策创新
傅才武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3
): 6-14. DOI:
10.13366/j.dik.2024.03.006
摘要
(
380
)
PDF(pc)
(388KB)(
102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目前,我国进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遗已达10万项,它们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族群历史记忆。为应对社会大转型对非遗保护传承的全方位冲击,将抖音等平台技术纳入到政策范围,可以产生重大的政策效益与管理效益。[研究设计/方法]借助文献研究、政策文本分析、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究当前非遗保护传承中的理论与实践困境,以及抖音对非遗传播传承产生的积极影响。[结论/发现]提出要超越非遗静态保护和文化生态区保护的范畴,将抖音等技术平台化非遗传播传承项目,纳入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和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政策范围,设计政府资助与市场商业模式双轨并进的政策路径,以形成政府原生态基因保护传承与市场化非遗形态传播传承两线并行的总体政策思路。同时,也要关注抖音等数字技术导致的非遗保护传承中的“市场失灵”问题,并实现政策的平衡。[创新/价值]为我国重构非遗的再生产方式、重塑非遗传播传承链条,突破非遗传承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日益边缘化的困境,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9.
莫道桑榆晚:短视频观看行为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周冬, 李武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36-45, 64. DOI:
10.13366/j.dik.2024.05.036
摘要
(
375
)
PDF(pc)
(411KB)(
91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老年人使用社会媒体实现自身福祉最优化的基础条件并实证检验短视频观看行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积极老龄化提供借鉴。[研究设计/方法]结合信息社会学、传播心理学以及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分析框架,从补偿选择性优化理论视角切入提出研究假设,使用全国代表性样本检验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体短视频观看对其抑郁水平和幸福感的影响,探讨融合了老年人健康和社交需求目标补偿性选择最优化的短视频观看行为在减少物理和心理层面社会隔绝中产生的积极中介效应。[结论/发现]短视频观看行为与老年人抑郁水平/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关系,但短视频观看行为可以显著影响健康行为和社会联结。两者对降低老年人抑郁程度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并在短视频观看和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中起到显著的积极中介作用。如果老人互联网使用时长超过5个小时,短视频观看与心理健康关系中健康行为中介路径将失效。[创新/价值]从补偿选择性优化理论视角分析了理性与非理性新媒体平台使用决策的影响,并检验了减少身心隔离在短视频观看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0.
政府开放数据隐私风险研究:现状、特征及展望
袁静, 周欣丽, 臧国全, 张凯亮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67-81. DOI:
10.13366/j.dik.2024.04.067
摘要
(
344
)
PDF(pc)
(453KB)(
89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系统分析国内外政府开放数据隐私风险研究成果,旨在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启示借鉴。[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归纳比较、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的研究主题、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与情境进行分析,剖析研究不足与发展趋势。[结论/发现]现有研究主题基本涵盖风险管理的全部流程和环节,但对于风险治理实践、风险评估的可靠性、风险计量的精准性、风险治理的有效性等尚缺乏实证研究;研究视角与理论多元,但主要侧重从各自学科视角出发,研究方法多样化。未来研究需细化研究情境,开展分领域、分级、分类精细化治理,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探讨新型治理模式的实现路径,强化治理效果与效能评价研究。[创新/价值]指出政府开放数据隐私风险治理应当从全过程视角,不仅关注隐私风险治理流程,更要开展隐私风险治理效能与效果评价,以提升政府治理实践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1.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
孙英姿, 秦顺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14-24. DOI:
10.13366/j.dik.2024.04.014
摘要
(
340
)
PDF(pc)
(440KB)(
111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组态视角探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路径,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把握发展重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提高公众文化获得感。[研究设计/方法]以3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代表性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从文本语料中提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法分析多种因素组合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论/发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因素可以归纳为人态、文态、形态、生态、业态五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为人文核心型空间、生态赋能人文空间、文化综合型空间。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及其关联主体应根据自身定位,打造“深耕用户型”文化空间,创新“数智共生型”嵌入服务,探索“多元消费型”文化场景。[创新/价值]探索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高质量发展的因素组态效应和优化机制,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2.
人工智能是否达到奇点——来自图情档职业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概率的数据分析与思考
冯昌扬, 陈静怡, 高鹏钰, 曾江峰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42-56,81. DOI:
10.13366/j.dik.2024.04.042
摘要
(
332
)
PDF(pc)
(1083KB)(
54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形态,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刺激产业创新的同时,也带来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劳动力的新议题,有必要关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对图情档从业者的替代效应和对技能、知识等的新需求。[研究设计/方法]使用O*NET数据库,基于机器学习和网络分析方法预测图情档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识别从事相关岗位的重要专业技能、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探究人类智能从事图情档职业的技能优势。[结论/发现]人工智能冲击下,图书馆文书助理、技术馆员等可程序化的职业面临短期被替代风险,这种大环境要求图情档从业者兼具技术性和人文性质,图情档从业者人类智能的技能优势主要体现在创造力、社交互动、管理规划和主动学习四个方面。[创新/价值]客观审视人工智能带来的劳动力替代问题,预测与评估人工智能完全替代图情档职业的概率,识别图情档从业人员理应发展的核心能力,有助于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技术性失业问题,保障图情档领域就业稳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3.
信息科学:历史与认同
Michael Seadle, 编译:王迪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6-15. DOI:
10.13366/j.dik.2024.05.006
摘要
(
330
)
PDF(pc)
(353KB)(
267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摘自Michael Seadle教授即将出版的专著《信息科学:历史,哲学,应用》,囊括了Seadle教授在世界顶级信息学院联盟(iSchools)2024年会主旨报告的核心内容。旨在向读者介绍信息科学的起源及其如何随时间在不同文化中发展,并从创始人的视角出发,介绍了信息学院的诞生。这些内容一方面基于Seadle教授作为信息学院创始人之一的个人经历,另一方面则基于标准的史料资源。本文充分重视历史和国际化视角,覆盖了广博的知识范畴,探索了信息在不同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在欧洲与中华文化。事实表明,信息与人类历史同样古老,并且对于几乎所有人类行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4.
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进展、问题与对策
任明, 王为久, 周文泓, 刘越男, 姚艾昕, 文利君, 巩一瑾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25-35. DOI:
10.13366/j.dik.2024.05.025
摘要
(
329
)
PDF(pc)
(399KB)(
23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系统地总结当前全国各地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的实践进展及经验做法,为政策制定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实证基础。[研究设计/方法]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基础环境、保障支撑、执行推进三个维度,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推进情况展开深入调查和综合分析。[结论/发现]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整体上呈三级梯队分布并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各地在产业环境发展、制度保障、技术平台建设、公共数据开放与授权应用、数据流通交易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数据制度体系不完善、场内数据交易规模不足等问题。基于此从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和加强公共数据供给激活数据流通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创新/价值]对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进行了全景式的调查和研究,提炼共性问题,总结发展经验,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向纵深发展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5.
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刘越男, 任明, 周文泓, 王为久, 黄倩倩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16-24,35. DOI:
10.13366/j.dik.2024.05.016
摘要
(
317
)
PDF(pc)
(352KB)(
28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评价指标,旨在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与策略,推动数据要素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研究设计/方法]通过文本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力评价指标体系予以构建。[结论/发现]形成了以基础环境、保障支撑和执行推进为三大维度的细化至33项四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并立足我国实际展开应用与验证,随后就指标体系的优化提出展望。[创新/价值]从政府主导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推进的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融入信息资源管理的学科基础理论与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6.
基于职业替代概率模型的AIGC职业发展探究
何静, 沈阳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34-41. DOI:
10.13366/j.dik.2024.04.034
摘要
(
307
)
PDF(pc)
(426KB)(
69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AIGC技术的智能化优越性和跨领域适应性将在众多行业升级中得到应用,探究AIGC技术急变下的职业发展变化,可促进劳动者对职业更替形成风险认知,实现高质量就业。[研究设计/方法] 基于“任务分解”“细分任务替代概率估算”和“职业整体替代概率计算”三个层次构建职业替代概率模型,预判现有职业整体替代率。在此基础上展开职业更替原因及特征分析,探索个人成长路径。[结论/发现] AIGC技术急变下的职业更替呈现可替性传统职业、互补型发展职业与高潜力新兴职业三大类别,为寻求职业发展,劳动者应掌握和理解机器逻辑,拓展人机交互底层技能,深耕人机合作个体优势,以最大限度释放人类核心竞争潜能。[创新/价值] 立足工作任务与任务属性,面向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就业的辩证关系构建的职业替代概率模型,充分尊重了职业的工作内容拆解逻辑、人工智能的能力演进方向与劳动替代效应,有助于从微观视角解析AIGC引发的脑力劳动职业更替趋势,推动就业质量的提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7.
AI影响了你的社会科学研究吗?
李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1-1.
摘要
(
307
)
PDF(pc)
(74KB)(
387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8.
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23)
段宇锋, 叶雨彤, 尚渡新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3
): 84-92. DOI:
10.13366/j.dik.2024.03.084
摘要
(
294
)
PDF(pc)
(477KB)(
48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MLIS教育在2023年的状况和发展变化。[研究设计/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收集MLIS培养单位师资、招生、教育培养、就业等方面的数据,通过统计描述和对比反映现状,揭示发展变化。[结论/发现]我国MLIS教育稳健发展。具体表现为:师资队伍稳定增长,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各培养单位的课程设置、教育资源建设和培养过程管理日益规范。[创新/价值]连续11年发布MLIS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为学位和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各培养单位决策提供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19.
互动数字叙事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内涵、系统要素和提升对策
余敏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65-75. DOI:
10.13366/j.dik.2024.05.065
摘要
(
293
)
PDF(pc)
(454KB)(
162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将互动数字叙事应用于文化遗产领域是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的重要实践,是“数字+文化遗产”的灵活实践,也是国家一系列数字文化战略的贯彻实践。[研究设计/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梳理互动数字叙事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归纳互动数字叙事的内涵及要素框架,在要素框架指导下结合文化遗产保护中互动数字叙事的已有实践“数字藏经洞”进行案例分析。[结论/发现]互动数字叙事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多层叙事场域、构建多元主体矩阵、探索故事设计新方法、架接超时空桥梁。未来还需着力凝练叙事文本文化精神、积极扩展叙事主体矩阵边界、灵活运用叙事技巧平衡话语、持续引入前沿技术丰富形式。[创新/价值] 系统阐述互动数字叙事内涵要素,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展演提供框架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0.
健康焦虑人群信息行为的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
陈旖旎, 周晓英, 岳丽欣, 池文浩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89-102. DOI:
10.13366/j.dik.2024.05.089
摘要
(
286
)
PDF(pc)
(466KB)(
88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通过分析健康焦虑人群信息行为的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索其信息行为特征形成原因与过程,发现健康焦虑人群使用网络健康信息的问题,为网络健康信息管理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 采取深度访谈法收集访谈资料,采用无干扰研究法收集微信群聊记录,并对其进行扎根理论编码分析,识别健康焦虑人群信息行为的类型、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与解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信息行为形成的过程与原因。[结论/发现] 健康焦虑人群的信息行为是在信息认知偏差、个体需求、个体动机和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涉及信息搜寻行为、信息评估行为、信息利用行为、信息分享行为和信息规避行为五种主要类型,并逐渐表现出对健康信息的强迫性需求和联想、对健康信息的极高要求、对健康信息的极度依赖三种主要行为特征。[创新/价值]分析了信息认知偏差对健康焦虑人群信息行为的影响,归纳了健康焦虑人群的信息行为类型与典型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1.
基于大规模用户调查的图书馆多元服务需求和满意度研究
刘畅, 孟高慧, 林博, 肖珑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28-40,53. DOI:
10.13366/j.dik.2024.06.028
摘要
(
280
)
PDF(pc)
(586KB)(
34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在“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背景下,响应党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指示,开展大规模的图书馆多元服务的用户需求和满意度调查,为国内图书馆服务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调查依据。
[研究设计/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用户特征数据,得到了广泛覆盖不同地区、年龄、学历、收入、职业、常住地的7,314名用户的问卷。采用描述性统计、差异检验和二维象限法来描述用户的图书馆相关行为特征及对图书馆多元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状况,运用回归分析来识别用户需求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结论/发现]
描述出用户对图书馆的使用频率、所用的图书馆类型、对图书馆服务的熟悉度,以及获取图书馆服务信息的渠道等行为特征,揭示出用户对图书馆各类服务的需求强度和满意度存在显著区别,识别出用户的个人和行为特征会影响其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并与需求特征共同影响其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
[创新/价值]
从用户视角刻画了国内图书馆服务的发展现状,指明了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潜在方向,提供了图书馆改进服务的可行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2.
因果推断视角下科研合作多样性和文献新颖性间关系研究
唐旭丽, 李信, 易明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3
): 116-129. DOI:
10.13366/j.dik.2024.03.116
摘要
(
272
)
PDF(pc)
(799KB)(
17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深入理解科研合作多样性和文献新颖性间的因果关系,对指导科技工作者团队建设、促进我国基础性研究的原创性成果重大突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从人口特征和任务两方面出发,研究合作者团队的性别多样性、学术年龄多样性、机构多样性、学科多样性以及主题多样性对文献新颖性的影响,并以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文献为研究对象,综合相关分析、主效应回归和基于广义匹配的因果效应估计三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发现]在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合作在学术年龄、学科和主题维度的多样性与文献新颖性间存在因果效应。通过增加合作者学术年龄(SATT=7.66%)、学科(SATT=5.98%)或主题(SATT=3.3%)分布的差异性程度,可以提高合作文献的新颖性程度,且科研合作主题多样性效应高于学术年龄多样性及学科多样性。[创新/价值]揭示了科研合作多样性和文献新颖性间因果关联,为人工智能和其他交叉领域的科研团队建设或科研项目评审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3.
融合• 赋能• 共创:区块链嵌入算法推荐的未来发展图景
周颖玉, 柯平, 刘海鸥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3
): 144-153. DOI:
10.13366/j.dik.2024.03.144
摘要
(
271
)
PDF(pc)
(406KB)(
34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算法推荐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颠覆了传统的信息分发模式,成为信息负载时代用户与内容精准匹配的重要工具。探索通过技术嵌入与人文弥合对算法推荐系统进行优化,促使其与社会发展有效融合尤为必要。[研究设计/方法]从价值、实践、目标视角切入,探讨区块链嵌入算法推荐的核心逻辑,以区块链的数据溯源、智能合约、激励机制等为技术支撑,深度赋能算法推荐的数据获取、隐私保护、风险预警和生态激励过程,从顶层设计、数据治理、监管评估和法律机制方面提出区块链嵌入算法推荐的实践路径,同时探讨区块链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成本及复杂机理。[结论/发现]区块链为算法推荐系统的纵深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可重构算法推荐的新模式与新业态,助力推荐系统实现多源跨域数据的可信共享与价值共创。[创新/价值]将区块链技术嵌入算法推荐系统,创新算法推荐系统的资源配置方式和内容生成模式,实现数据在算法推荐系统中的有序安全流动,为推动算法推荐的纵深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4.
国际“高端交流平台”成功路径分析
曾建勋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87-97,109. DOI:
10.13366/j.dik.2024.04.087
摘要
(
270
)
PDF(pc)
(405KB)(
131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鉴于我国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相比国际主流平台起步较晚,且对美西方国家的科技资源依赖性强,分析国际“高端交流平台”的成功经验,探索其对于构建我国“高端交流平台”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在科技信息交流和学术交流方面的现代化,增强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影响力。[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探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科研信息交流平台在技术创新、数据管理、用户服务及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如何将这些因素融入我国的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建设中。[结论/发现]国际“高端交流平台”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深度集成、先进的技术应用、高效的数据管理和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基于此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端交流平台构建策略,包括强化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的顶层设计、制定开放科学的中国方案、明晰不同主体平台的定位与分工、构建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以及推进产业数据的深度加工。[创新/价值]将国际“高端交流平台”成功案例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提出我国特色化的高端交流平台构建策略,为我国科技信息保障的自主化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5.
基于特征抽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政策变迁研究
王凯利, 陶成煦, 吴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121-133,160. DOI:
10.13366/j.dik.2024.04.121
摘要
(
270
)
PDF(pc)
(1200KB)(
26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政策变迁进行研究,有助于明确政策的优化方向,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研究设计/方法] 综合官方发布的权威分类文件、业界发布的研究报告、学术领域刊登的相关文章确定政策检索词。采用政策编码、文本分析、BERT及其扩展模型等分析方法,对政策的外部属性、文本主题变迁以及工具结构变迁特征进行分析。[结论/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政策经历了起步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平稳发展阶段。政策内容由基础扶持性政策过渡到高端要素性政策,再到转型提质性政策。政策工具结构呈现以环境型工具为主、供给型其次、需求型最少的非均衡性分布。未来,各级政府应协调各类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落实政策要求,加大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支持。[创新/价值] 从外部属性和内容属性维度开展政策量化研究,通过多方法实现不同政策特征的自动抽取,厘清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政策关注类型,系统梳理了产业政策的变迁特征,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6.
融入经验知识的人智交互方式对老年用户信任体验的影响
孙辛欣, 孙亚楠, 赵宇翔, 陈卓婧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46-55. DOI:
10.13366/j.dik.2024.05.046
摘要
(
268
)
PDF(pc)
(362KB)(
18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深度老龄化社会下智慧居家养老成为重要趋势,目前人智交互中较差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造成老年人对智能体的技术接受度低,信任体验差的问题。探索应用经验知识的交互控制方式与智能体反馈方式的作用,有助于提升老年用户的使用意愿,为人智交互设计提供新方向。[研究设计/方法]构建人智交互受控实验,采取3(交互控制方式:语音/APP/拉绳)×2(交互反馈方式:平静/活跃)两因素混合实验,共招募三组被试,每组各30名老年人分别观看智能摄像头的2组交互演示视频,用量表度量人智交互的信任体验。[结论/发现]对于智能体隐私回避功能,当经验知识应用于人智交互控制方式能够显著影响老年群体的交互信任体验,拉绳控制的信任程度显著优于语音控制和App控制,上述影响在平静反馈时存在;而活跃反馈时经验知识对信任体验效果的影响受到抑制,且拉绳控制同语音控制之间无显著差异。[创新/价值]聚焦于经验知识在人智交互控制方式中对老年人信任体验的影响,通过受控实验精确度量老年人信任体验,为从信任层面优化用户体验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丰富了智能体交互设计的基本准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7.
基于业务流程管理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提升路径研究——以某“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为例
周力虹, 李平, 王迪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3
): 72-83. DOI:
10.13366/j.dik.2024.03.072
摘要
(
265
)
PDF(pc)
(380KB)(
32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展数字学术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本文以某“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为例,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归纳有效的服务提升路径。[研究设计/方法]综合运用BPM方法与案例研究法,通过对该大学图书馆业务部门负责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获取研究数据,分析数据库荐购、文献计量、机构知识库、教学培训、参考咨询、查收查引和科技查新的业务流程,并绘制复杂流程的泳道图。通过PPMS方法,从资金维度、人力维度、用户维度、社会维度和创新维度对数字学术服务的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评估。[结论/发现]该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存在业务较分散、部分业务环节重复、以“馆藏驱动”为核心动力、以及新兴信息技术引入较为有限的问题。未来可通过架构顶层设计、识别用户需求、设计服务框架、融入服务流程、完善运营评估机制五方面的路径,对数字学术服务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升,改善服务质量。[创新/价值]创新性地使用BPM方法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深度解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业务优化路径,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未来开展和改进本馆的数字学术服务业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8.
开放科学环境下的数据隐私治理研究
盛小平, 唐筠杰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57-66. DOI:
10.13366/j.dik.2024.04.057
摘要
(
264
)
PDF(pc)
(410KB)(
56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科学构建开放科学环境下的数据隐私治理结构、相关路径与策略,可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的正当数据与隐私利益。[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本分析法,围绕数据隐私治理问题,从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及治理活动3要素构建数据隐私治理结构,形成治理路径。[结论/发现]开放科学环境下数据隐私治理是以数据隐私为治理对象,以数据所有者、数据控制者、数据处理者、数据中介者、数据监管者、数据利他组织作为治理主体,通过实施数据隐私安全教育、数据隐私风险评估、数据隐私处理、数据隐私监管、数据隐私责任处罚、个人数据权利保障6类治理活动,形成一条整体螺旋向上的循环治理路径。[创新/价值]科学构建开放科学环境下的数据隐私治理结构与路径,以保护个人隐私权益和推进开放科学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29.
有所作为:将信息研究转化为实践、政策和行动——2023年ASIS&T年会综述
樊振佳, 杨丽娟, 赵子琪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146-160. DOI:
10.13366/j.dik.2024.04.146
摘要
(
260
)
PDF(pc)
(571KB)(
30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究第86届ASIS&T年会成果特点,有利于把握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2023年研究进展,展示其最新研究动态。[研究设计/方法]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视化图谱和文本分析法,对2023年ASIS&T年会收录成果进行文献综述,并对近10年ASIS&T年会论文内容特征的演变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结论/发现] 2023年ASIS&T年会成果集中在信息技术、信息与社会、信息服务与用户行为、理论与方法论四大主题,ChatGPT、大语言模型、GAI等主题成为年度新兴热点;近10年ASIS&T年会持续关注社会需求、坚守“图书馆”传统阵地、围绕“用户中心”的技术与应用持续发展、密切关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数字人文等新领域和交叉领域,彰显了本学科的跨学科性。[创新/价值]揭示近年来图书情报与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学科研究与发展提供风向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0.
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的实践探索与发展重点
曾粤亮, 吕晓龙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3
): 60-71. DOI:
10.13366/j.dik.2024.03.060
摘要
(
259
)
PDF(pc)
(418KB)(
352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系统梳理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的实践探索历程与经验并明晰发展重点,有助于推进新时代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进程,优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设计/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政策梳理,剖析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实践历程,结合各阶段关键措施与成效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依据近五年相关政策要领总结发展重点。[结论/发现]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实践探索历程可分为雏形初现、多点布局、体系构建和提质增效四个阶段;实践经验可总结为五点:以国家战略引领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以点带面推进项目实施,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参与,聚焦弱势群体数字化服务,以中华文化为内核构建数字资源体系;未来可从“广度、深度、精度、高度、温度”维度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创新/价值]总结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历程与经验,提出未来发展的五个重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1.
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黄如花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3
): 0-0.
摘要
(
257
)
PDF(pc)
(94KB)(
403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2.
AI换脸技术焦虑的生成机制:基于SEM和fsQCA的实证分析
谢兴政, 段秋婷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103-114, 127. DOI:
10.13366/j.dik.2024.05.103
摘要
(
256
)
PDF(pc)
(567KB)(
114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以AI换脸技术所引发的用户焦虑为切入点,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AI换脸技术焦虑生成机制研究模型,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提供思路。[研究设计/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结合的方法,对500份网络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神经质、个人创新性和负面口碑对AI换脸技术焦虑的影响机制。[结论/发现] SEM结果证实了神经质和负面口碑正向影响AI换脸技术焦虑,但个人创新性则对AI换脸技术焦虑无显著影响,且仅有感知侵入性在两条路径中发挥中介作用;fsQCA结果显示,侵入敏感型和侵入脱敏型两类构型会触发AI换脸技术焦虑的生成。[创新/价值]突破既有用户认知及能力不足引发技术焦虑的研究思路,聚焦于用户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心理感知要素,验证了微观因素和中观因素对于AI换脸技术焦虑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3.
基于用户抵制理论的共享住宿平台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一项混合方法研究
池毛毛, 王俊晶, 王伟军, 胡善贵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134-145. DOI:
10.13366/j.dik.2024.04.134
摘要
(
254
)
PDF(pc)
(484KB)(
229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共享住宿平台面临黏性不足甚至用户流失的问题,研究共享住宿平台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对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设计/方法]结合相关研究和用户抵制理论,运用验证-探索的顺序混合方法,探索共享住宿平台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论/发现]定量结果验证了不持续成本、不持续收益、感知不持续价值、感知威胁和社会影响对不持续使用意愿的作用机制,且感知不持续价值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定性结果发现用户主要围绕平台方和房东方的负效用权衡感知不持续价值,平台负效用驱动型不持续和房东负效用驱动型不持续是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驱动模式。[创新/价值]基于用户抵制改变视角,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为理解平台用户不持续使用意愿复杂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4.
叙事信息的语义表示与组织结构研究
侯西龙, 王晓光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5
): 150-160. DOI:
10.13366/j.dik.2024.05.150
摘要
(
241
)
PDF(pc)
(406KB)(
19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叙事是人类之间知识与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数智时代,对叙事的语义建模、形式化表示与组织是计算机处理、理解和生成叙事的基础和前提,也能帮助学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叙事。[研究设计/方法]调研国内外不同领域的叙事信息语义表示模型,分析叙事信息语义表示的核心要素与构成;从信息组织的视角,归纳总结叙事信息的组织结构。[结论/发现]对叙事信息的语义表示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受到基础理论、应用领域、媒介形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叙事信息的组织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基于事件与时间序列以及基于结构与机制的叙事信息组织逻辑。[创新/价值]系统总结了不同领域的叙事信息语义表示与信息组织问题,有助于促进对叙事的理解及语义互操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5.
“附近”视域下城市书房建设创新路径——以武汉市为例
罗萍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4
): 25-33. DOI:
10.13366/j.dik.2024.04.025
摘要
(
239
)
PDF(pc)
(391KB)(
31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聚焦“附近”视域下城市书房建设实践,结合用户需求,讨论城市书房建设方向,助益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研究设计/方法]引入人类学家项飙提出的“附近”概念,总结城市文化生活面临的困境,提出城市书房建设需要关注的用户需求,讨论武汉城市书房创新路径。[结论/发现]城市书房建设需要关注用户可知感、生态性、参与感需求,以鲜明特色主题增强书房辨识度,通过构建活动场景,强化沉浸式体验,以集聚趣缘群体的方式提升用户粘性,并吸纳社会力量撬动各类资源投入,从而促进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创新/价值]将社会学“附近”概念引入图书馆界,从城市书房用户需求视角,以武汉市创新实践为例,为城市书房建设提供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6.
易地扶贫搬迁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日常信息搜寻影响因素研究
朱明, 苏晗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3
): 105-115,166. DOI:
10.13366/j.dik.2024.03.105
摘要
(
228
)
PDF(pc)
(465KB)(
22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通过考察云南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较少民族(EMSP)搬迁后日常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为“新市民”信息搜寻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选取云南省怒江州境内易地扶贫安置点的独龙族和怒族作为调查样本,通过深度访谈收集45位受访者的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样本数据。[结论/发现]族群特质作为先赋性限制因素,通过对原先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依附制约EMSP日常信息搜寻的动机和信息源选择。场域重构作为自致性转变因素,会逐渐转换EMSP在新信息环境中日常信息搜寻的空间感知动机和场景识别路径。社会融入作为调节性因素,在减少族群特质对EMSP日常信息搜寻限制的同时,能够提升场域重构对其日常信息搜寻的转变。[创新/价值]相较于以往“新市民”研究更多关注“市民化”和“城镇化”为中心的社会融合过程中的情境性因素,研究进一步从空间转换视角来揭示易地扶贫搬迁EMSP日常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7.
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助力新质生产力
李广建, 潘佳立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14-27. DOI:
10.13366/j.dik.2024.06.014
摘要
(
227
)
PDF(pc)
(475KB)(
21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探讨信息资源管理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其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关键角色,以期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角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研究设计/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并从技术与创新、经济与市场、人才与教育、政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探讨了信息资源管理在新质生产力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同时,讨论了信息资源管理在打破传统产业瓶颈、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培育未来产业萌芽中的策略和路径。此外,分析了信息资源管理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结论/发现]
信息资源管理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转型具有显著作用,其与前沿信息技术的融合、学科交叉与融合、信息资源的资产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要素的共识以及学科规范化建设是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当前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创新/价值]
系统构建了信息资源管理与新质生产力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建设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8.
文化记忆:从后现代到后数字时代
夏翠娟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75-82. DOI:
10.13366/j.dik.2024.06.075
摘要
(
223
)
PDF(pc)
(317KB)(
72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在文化记忆理论奠基人扬•阿斯曼逝世之际,回顾与总结文化记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贡献,梳理其发展脉络和重要学术影响,作为对学术研究者和学术研究本身的致敬。
[研究设计/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解读该理论的后现代性本质,以追溯其产生跨学科影响的根源。
[结论/发现]
提出数字记忆作为数智时代文化记忆的新形态和新常态,数字人文作为数智时代记忆研究的大帐篷,并对数字记忆和数字人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
[创新/价值]
结合元宇宙和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后数字时代记忆研究的新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记忆研究的新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9.
技术驱动与体验牵引并重: 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姜婷婷, 陈雪, 孙竹墨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83-93,112. DOI:
10.13366/j.dik.2024.06.083
摘要
(
222
)
PDF(pc)
(433KB)(
468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旨在夯实数字文化领域的理论基础,为数字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构思、创建、评估提供实践指导,激发数字文化事业与产业的活力。
[研究设计/方法]
首先调查展示了沉浸式媒介和自然式交互这两大类前沿技术在数字文化领域的应用现状;而后针对技术导向的数字文化体验雷区,提出了以数字技术为引擎、以体验设计与度量为双翼的“一擎两翼”模型。
[结论/发现]
数字文化“一擎两翼”模型引入了备受推崇的“以用户中心”数字体验设计理念,并对过去受到忽视的数字文化用户需求挖掘、偏好识别、反馈分析工作进行了重点阐释。展望未来,多感官呈现、多模态交互、多样化体验度量将成为数字文化的重要发展趋势。
[创新/价值]
通过基础理论构建和实践经验总结凸显了新兴技术驱动和用户体验牵引对于推进数字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40.
专题笔谈:调研“信息资源管理”与创作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纪实
孟广均
图书情报知识 2024, 41 (
6
): 6-13. DOI:
10.13366/j.dik.2024.06.006
摘要
(
214
)
PDF(pc)
(308KB)(
206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